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南乡子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0)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
邢州:今河北邢台。
古时属的燕赵地区。
并刀:古并州(山西北部)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
一派:一片。
酸风:北风;指冬天的风,也指寒风。
三河年少客:指好气任侠之辈。
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
古属燕赵之地。
皂栎林:栎,树名,产于北方。
荆高:荆指荆轲。
高指高渐离,此代指行侠仗义的刺客。
燕赵悲歌:指荆高送别事。
易水:河名,在河北易县附近。
豫让桥:即豫让隐身伏击赵襄子之地,在邢台北,不存。
翻译
秋风就像凌厉凄冷的并刀,一派令人酸目的狂风,席卷呼啸而来声如怒涛。荆州一带少年们并马驰骋,长得粗犷豪放,躺卧栎林,醉后弯弓射击大雕。
微微醉意中回忆着荆轲高渐离,燕赵之地至今悲歌未消,回忆往昔而今仍觉易水凄寒,今天我又慷慨豪迈地跨过豫让桥。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肃杀景象,以并刀比喻秋意的寒冷锋利,"酸风捲怒涛"形象地展现了秋风吹过水面的劲猛。词人笔下的年轻人是三河一带的豪杰,他们在皂栎林中豪饮射雕,展现出粗犷不羁的气概。

下片转而抒发怀旧之情,词人回忆起易水边的壮别场景,荆轲和高渐离的悲歌仍然历历在目。今日重踏邢州道上,经过豫让桥,词人感慨万分,那份慷慨激昂与昔日在易水边的壮志豪情遥相呼应。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秋景和历史典故的交织,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事迹的追忆以及自身的豪情壮志,展现了清代词人陈维崧的雄浑风格。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读项羽传二首·其一

频年战胜恃雄强,历数分明在彼苍。

堪笑范增无异识,不能令主事高皇。

(0)

送僧

万缘难系自由身,道性何妨学世人。

拟向东山赠离别,长堤杨柳未成春。

(0)

将之霅溪寄别择梧师

白云深处草堂闲,曾伴支公薄暮还。

独上孤舟欲西去,倚樯回望祇青山。

(0)

朝阳穿破衲二首·其二

骨相寒,毳寒衲。不朝阳,难提掇。

正与么时,大地火发。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一二

南州北州,万绪千头。钓丝绞水,纸撚无油。

鹤神飞上天,土宿骑黄牛。

大海有十件奇特事,未曾说著。

海底蓬尘起,千江水逆流。

维摩丈室,有三万二千狮子座,收。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三八

护生杀生,遍界刀鎗。柏山结也如常,解也如常。

如常恰似秋风至,无意凉人人自凉。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