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静当轩,松阴高覆屋。
寂寂与谁论,泉声写幽独。
山色静当轩,松阴高覆屋。
寂寂与谁论,泉声写幽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独白。
首句“山色静当轩”,以“静”字点题,山色在轩窗前显得格外宁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松阴高覆屋”,松树的阴影覆盖了房屋,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两句通过山色和松阴的描写,构建了一个清幽、静谧的空间背景。
“寂寂与谁论”,诗人在此发出自问,表达了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只有自己与自然对话,无人可与之分享这份宁静与孤独。最后,“泉声写幽独”,泉水潺潺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幽静的主题。泉水的流动,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情感的流露,将外界的静谧与内心的独白完美融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独特的思考与感悟。
澹荡西风,尽吹却、鳞鳞鱼涨。
高会处、银蟾乍涌,清光无恙。
桂影婆娑河汉外,露华沾洒梧桐上。
正遥天、一片好秋容,来相饷。擎玉斗,香醪漾。
按象板,吴儿唱。渐更深漏转,薄寒初酿。
谁继谢庄今夜赋,空传公远当年杖。
羡素娥、相对舞霓裳,纷千状。
堤柳添烟,苑花飘翠,匆匆过了三春。
雨霁风恬,清和撰就嘉辰。闲庭草色如茵。
映方塘、碧水粼粼。单衣初试,疏帘乍垂,密簟先陈。
几多恨叶,一片清波,沈腰带减,潘鬓霜新。
山茫水渺,风流何日还亲。犹记同君。
看双双、燕拂梁尘。到斜曛。蔷薇架边,坐对仙裙。
帘幂瑞云笼。正蔷薇丽日,杨柳和风。把酒坐花中。
有笙竽媚耳,琛翠欢容。坐对良朋。
抵掌高谈兴独浓。
喜牡丹斗紫,绣毬滚白,苟药舒红。难逢。
门无剥啄,身当强健,心隶疏嫞。
好琴书花草,焚香煮茗谈空。
更投闲、遨游山水,放浪吟哦,四时兴与人同。
愿从今、寿期满百,酒泛千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