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月十六夜宿万山迓少保大司寇总制洪两峰先生四首·其二》
《六月十六夜宿万山迓少保大司寇总制洪两峰先生四首·其二》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伏夜山初旦,虚檐鸟聒眠。

云霞俱捧日,晴雨未占天。

寺隐幽兰胜,江来舴艋便。

无人会心曲,搔首绿杨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山中初晓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伏夜山初旦”,以“伏夜”点出时间,暗示夜色渐退,黎明将至;“山初旦”则强调了山中特有的宁静与清新,为全诗奠定了静谧的基调。

接着,“虚檐鸟聒眠”一句,以“虚檐”营造出空旷而幽深的空间感,而“鸟聒眠”则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鸟儿以生命力,它们的鸣叫似乎在唤醒沉睡的山林,同时也打破了夜的寂静,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云霞俱捧日,晴雨未占天”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句描绘了云霞簇拥着升起的太阳,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后句则以“晴雨未占天”表达了对天气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多变与不可预测。

“寺隐幽兰胜,江来舴艋便”则转向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寺与幽兰相映成趣,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而“江来舴艋便”则描绘了一幅江面小舟轻盈穿梭的画面,既展现了水乡的宁静与悠然,也寓意着生活的便捷与自由。

最后,“无人会心曲,搔首绿杨烟”一句,以“无人会心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暗示了知音难觅的感慨。而“搔首绿杨烟”则以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思考中的焦虑与迷茫,同时也借景抒情,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中初晓的宁静之美,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程使君书报半塘翁亡,翁将之若耶上冢,且为西湖猿鹤之问,遽逝吴中,赋此寄哀。时方为·其二翁校刊半塘定稿,故末章及之

马塍花事了,但持泪,问西泠。

信有美湖山,无聊瓶钵,倦眼难青。飘零。

水楼赋笔,要扁舟、一系暮年情。

才近要离冢侧,故人真个骑鲸。瑶京。何路问玄亭。

九辩总无灵。算浮生消与,功名抗疏,心事传经。

冥冥。夜台碎语,咽漂风、邻笛不成声。

泪眼尘笺未理,礼堂谁分平生。

(0)

望江南·其二

梅花好,依约透春光。

记得佳人初睡起,巧临鸾鉴试新妆。粉面斗琼芳。

江亭上,绕树嗅清香。

拟把一枝传信去,不知何处是兰房。独自暗凄凉。

(0)

踏莎行·其三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0)

宛在堂中即事·其十八

何须问众清浊,且自观心逸劳。

在我应从古制,于人合让时豪。

(0)

宛在堂中即事·其四

东山随地堪作,人境结庐未喧。

苔径孤宜折屐,荆篱自止高轩。

(0)

满江红.题画寿总宪龚芝麓.重阳感旧

把酒登高,望北固、崩涛中断。

还记得、寄奴西伐,彭城高宴。

饮至淩歊看马射,秋风落木堪传箭。

叹黄花、依旧故宫非,江山换。独酌罢,微吟倦。

斜照下,东篱畔。念柴桑居士,高风谁见。

佳节又逢重九日,明年此会知谁健。

论人生、富贵本浮云,非吾愿。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