谡谡长松绕佛坛,致斋为位讵无端。
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叹于今后死难。
贤达同时天独啬,士夫明耻国犹安。
流风已绝熙丰世,诗卷凭谁共岁寒。
谡谡长松绕佛坛,致斋为位讵无端。
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叹于今后死难。
贤达同时天独啬,士夫明耻国犹安。
流风已绝熙丰世,诗卷凭谁共岁寒。
这首诗是清末近现代初期诗人黄节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中描述了一场在法源寺为陈后山逝日设祭的活动。
开篇“谡谡长松绕佛坛,致斋为位讵无端。”描绘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景,长松围绕着佛坛,为的是设立斋戒之地,而这种准备却显得那么自然而然,没有丝毫多余的装饰。
紧接着,“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叹于今后死难。”诗人回顾过去与陈后山共度时光,感慨今生难以相见,死亡的离别让人感到无比哀伤和困难。
“贤达同时天独啬,士夫明耻国犹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看法,认为有才能的人被冷落,一些读书人因为国家的不幸而感到羞愧。
最后,“流风已绝熙丰世,诗卷凭谁共岁寒。”则是诗人感叹往日风气已经远去,如今的世界已经不是昔日的熙丰盛世,留下的诗卷又能托付给哪个知音来分享这份寒冷和孤独。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朋友逝去的哀思,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迷茫。黄节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哲理和情感交织的画面。
岁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
去年江上行役,常动故乡愁。
容与碧云亭畔,极目江山千里,隐隐是西州。
日暮天容敛,鸥雁下汀洲。
迥故棹,寻旧里,解客裘。
功名前定,时到安得为淹留。
幸有青编万轴,且又日长无事,莫恁做闲忧。
花下常携酒,明月好登楼。
春来腊去,一番新风景,为君开设。
试忆前时花雨坠,只少梅花清绝。
两个难逢,一分才欠,巧杀终如拙。
玉梅人唤,雪儿来对时节。
应更付属楼头,丁宁笛伴,莫把声声彻。
玉女行春娇渡马,休是鹊桥轻别。
对我三人,与君一醉,醉了樽重设。
清歌未放,更须天上呼月。
赏心佳处,登临地、千古人人都说。
何况江天来雪望,添得十分奇绝。
倚遍栏干,下窥寒镜,照我容颜拙。
举头惊笑,问今天是何节。
天外矗矗琼山,溶溶银海,上下光相接。
年去岁来频览为,何事今朝浑别。
坐蹴云茵,横牵绡幕,玉女来铺设。
公馀多暇,正堪同此风月。
万般照破,无一点闲愁,萦系心目。
种柳栽花园数亩,不觉吾庐幽独。
闲上高台,溪光山色,一洗襟尘俗。
小庵深处,萧然无限修竹。
尽日闭却柴门,故人相问,扣户来车毂。
相对围棋看胜负,更听弹琴一曲。
尔汝忘形,高谈剧论,莫遣人来促。
村歌社舞,为予倒尽千斛。
阳春布暖,又还见、光景如梭催逼。
帝里皇都人共道,好个前时春色。
默默暗沈,含颦不语,此意谁人识。
何如索笑,放开说尽端的。
须信漏泄风光,百花头上,报一枝消息。
多少园林应次第,迤逦排红骈白。
金鼎芳滋,玉堂璀璨,趁取佳时节。
东君归後,绿阴依旧南陌。
梧桐响雨,忆空江寒浪,渔舟冲雪。
横卧云峰千叠嶂,风旆槽香新压。
网跃银刀,纶收钩线,倚棹清歌发。
征鸿嘹亮,助予闲奏音节。
天上桂子阴成,月中香旧,几度人间别。
玉斧匣中常夜吼,可惜光阴虚设。
唤下云梯,直攀金户,打透重门铁。
姮娥念旧,料应重许人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