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野长歌蔽芾樗,故将踪迹混樵渔。
携归橐笔曾焚草,散尽餐钱为买书。
何事老翁悲塞马,且呼小妇馔江鱼。
秋来幸有閒居乐,绕膝分甘御板舆。
行野长歌蔽芾樗,故将踪迹混樵渔。
携归橐笔曾焚草,散尽餐钱为买书。
何事老翁悲塞马,且呼小妇馔江鱼。
秋来幸有閒居乐,绕膝分甘御板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翁在秋天闲居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淡泊。首句“行野长歌蔽芾樗”,以“长歌”和“蔽芾樗”(茂盛的樗树)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仿佛老翁在野外漫步,放声歌唱,周围是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接着,“故将踪迹混樵渔”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老翁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他与樵夫渔人一样,生活简单而自在。
“携归橐笔曾焚草,散尽餐钱为买书”两句,展现了老翁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即使在简陋的生活中,也不忘读书学习,甚至不惜花费餐钱购买书籍,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何事老翁悲塞马,且呼小妇馔江鱼”中,“塞马”可能暗喻老翁自己,表达了老翁虽年老但仍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通过“小妇馔江鱼”这一细节,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满足。
最后,“秋来幸有閒居乐,绕膝分甘御板舆”两句,点明了主题——秋天的到来让老翁更加珍惜闲居的乐趣,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即使是简单的“御板舆”(乘坐简陋的车舆),也足以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翁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学问以及家庭生活的独特感悟,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生活哲学。
冬晴江出滩,一雨秀山麦。
泸州三十里,小船换今夕。
土山高复下,转棹即江驿。
濛濛人声沸,万瓦炊烟白。
争言半月前,此水没行客。
小舟如土沉,大舟一化百。
至今篷板在,狼藉堆沙碛。
我行初出门,疑信未能择。
将身托船中,与水一纸隔。
但令半篙失,立堕蛟龙宅。
勇前理无回,临发良脉脉。
谁欤其健者,飞身越涪石。
松禅先生真贱儒,半生出入承明庐。
黄金横带紫绶纡,谓非干禄谁欺乎。
忽然被放归里闾,所在编管如囚拘。
家无薄田输官租,又无一椽安厥居。
鸡栖斗室常沮洳,革履滑涟衣被濡。
蚊虻虮虱蝇蚁蛆,扑缘竟夕肱不舒。
今年大水起两湖,豫章宣歙连杭衢。
浸淫漾衍来吾虞,吾虞北江南具区。
形势污下釜底如,况挟盲风怪雨俱。
田荒屋破民其鱼,先生虽贫乐有馀。
案有笔研架有书,奈何祇知谋一躯。
皇天鉴物无私储,汝箧名碑好画图。
兼有古籍施注苏,胡不以之易贝珠。
亦足数辈尪赢扶,坐视戚戚何其愚,嗟哉先生真贱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