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碌碡,西门櫑木。千夫挽钩,沈船渡头。
军宿无厦,官行无马。风酸雨凄,没胫烂泥。
朝报军船来,暮报夷船来,吏胥络绎奔行台。
行台大官汗如雨,当路来听百姓语。
昔日官如虎,百姓如鼠,今日百姓如狼官如羊。
贫户当役,富户募粮。官不得案,百姓不得床。
此六月间吾邑事,告我闻之心恻怏。
东门碌碡,西门櫑木。千夫挽钩,沈船渡头。
军宿无厦,官行无马。风酸雨凄,没胫烂泥。
朝报军船来,暮报夷船来,吏胥络绎奔行台。
行台大官汗如雨,当路来听百姓语。
昔日官如虎,百姓如鼠,今日百姓如狼官如羊。
贫户当役,富户募粮。官不得案,百姓不得床。
此六月间吾邑事,告我闻之心恻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末社会动荡时期,地方官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与苦难。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官民关系的紧张,以及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东门碌碡,西门櫑木”,开篇以形象的描述,勾勒出当时社会环境的荒凉与贫困。接着,“千夫挽钩,沈船渡头”描绘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挣扎求生的场景,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
“军宿无厦,官行无马”揭示了官府与军队的困境,暗示了政府治理的无力与混乱。“风酸雨凄,没胫烂泥”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艰苦。
“朝报军船来,暮报夷船来”反映了外敌入侵与内部动乱交织的复杂局势,加重了民众的苦难。“吏胥络绎奔行台”表现了官僚机构的忙碌与混乱,却未能有效解决民众的疾苦。
“行台大官汗如雨,当路来听百姓语”描绘了官员面对民众诉求时的尴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民众疾苦的关注。接下来的几句“昔日官如虎,百姓如鼠,今日百姓如狼官如羊”运用比喻,深刻地揭示了官民关系的倒置,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
“贫户当役,富户募粮”反映了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加大,以及政府征税征役的不合理。“官不得案,百姓不得床”则直接指出了官府与民众在资源分配上的矛盾,以及社会普遍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最后,“此六月间吾邑事,告我闻之心恻怏”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同情与忧虑,以及对改善民生、恢复社会秩序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清末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公正、和谐社会的向往。
眉山秀拔,想公灵应与,山同不朽。
山外梅花梅外雪,正是春催三九。
重辩瑶情,斜传瑰句,引起台莱祝。
习成风尚,只今犹在人口。
翁毕觞咏而还,我来糜介,亦步人尘后。
玉版笋肥鸡粥美,更以水仙为侑。
心爇瓣香,图悬笠屐,肸能通否。
待春强半,还为同叔称寿。
西平名阀,怎翩翩年少,联蹁科第。
不作寻常裙屐态,镇日摩挲图史。
篆是阳冰,画传海岳,妙绝乌衣致。
十年邗上,朅来金马避世。
当日我谒贤良,低徊今昔,变法公先啐。
一自寻盟回纥了,盈耳蜩螗如戏。
杜叟閒居,遗山野史,聊作优游地。
白头相视,菊尊还许重醉。
心无住。何泉布。鲰生力弱羞停步。诗采薇。碑色丝。
刻画盐嫫,转愁人不知。叶公好客吾知己。
洛阳吴公怜才子。袖中书。各熊鱼。
克致瓯窭,盂酒谢淳于。如皋下。同人话。
代有奇人也。将召平。入青门。可企识胜始为文。
雪堂义尊累若若。镂金斲木相参错。鼓乐陈。
客何云。行见全牛,为子一伸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