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课阳坡,春后添栽,多少杉松。
正桃坞昼浓,云溪风软,从容延叩,太史丞公。
底事越人,见垣一壁,比过秦关遽失瞳。
江神吏,灵能脱罟,不发卫平蒙。休言唐举无功。
更休笑、丘轲自厄穷。
算汨罗醒处,元来醉里,真敖假孟,毕竟谁封。
太史亡言,床头酿熟,人在晴岚杳霭中。
新堤路,喜樛枝鳞角,夭矫苍龙。
试课阳坡,春后添栽,多少杉松。
正桃坞昼浓,云溪风软,从容延叩,太史丞公。
底事越人,见垣一壁,比过秦关遽失瞳。
江神吏,灵能脱罟,不发卫平蒙。休言唐举无功。
更休笑、丘轲自厄穷。
算汨罗醒处,元来醉里,真敖假孟,毕竟谁封。
太史亡言,床头酿熟,人在晴岚杳霭中。
新堤路,喜樛枝鳞角,夭矫苍龙。
这首词以《沁园春》为词牌,表达了作者程珌在阅读《史记》后的心得与感慨。词的上片描述了作者在阳坡春日新栽杉松的场景,环境宁静优美,桃林浓郁,云溪和风,他从容地向太史丞公(司马迁)请教。接着,词人借用越人见到一堵墙就误以为过了秦关的典故,暗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深入,如同江神般洞察力强,能识破表面现象。
下片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批评唐举无功的观念,同时指出屈原和孔子虽遭困厄,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并未因此而受阻。词人认为,即使在醉中,也能保持清醒的认识,分辨真假,质疑权威。太史公的沉默,象征着历史的真实,而作者则沉浸在酿熟的酒香中,思考历史人物的功过和命运。
最后,词人欣喜于新堤路上樛枝繁茂,如苍龙般盘旋,寓意历史长河中的生命力和变迁,以及个人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词以读史为引,寓言抒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素养和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