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邦本尚武,弦诵亦可欣。
投戈拜宣圣,感彼歌风人。
我来访遗黎,兵烽岁相因。
胶黉隔荆杞,狐兔竞来臻。
豪圣两歇绝,英图竟无闻。
延颈待贼刃,拜跪良已勤。
吾闻古黔夫,牧守祭四邻。
淮海未云晏,浩叹黄河滨。
此邦本尚武,弦诵亦可欣。
投戈拜宣圣,感彼歌风人。
我来访遗黎,兵烽岁相因。
胶黉隔荆杞,狐兔竞来臻。
豪圣两歇绝,英图竟无闻。
延颈待贼刃,拜跪良已勤。
吾闻古黔夫,牧守祭四邻。
淮海未云晏,浩叹黄河滨。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能之士的怀念与向往。
首句“此邦本尚武,弦诵亦可欣。”点出地方原本崇尚武力,但同时也有文教的熏陶,展现出一种刚柔并济的文化氛围。接着“投戈拜宣圣,感彼歌风人。”描述了人们在战乱中放下武器,向孔子表达敬意,反映出人民内心深处对于和平与文化的渴望。
“我来访遗黎,兵烽岁相因。”诗人亲自探访当地百姓,发现年复一年的战争使得生活苦不堪言。“胶黉隔荆杞,狐兔竞来臻。”胶黉(学校)与荆杞(荒草丛生之地)相隔,狐狸兔子竞相侵扰,形象地描绘出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豪圣两歇绝,英图竟无闻。”豪杰与圣人的事迹消失殆尽,英雄的壮举无人知晓,流露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延颈待贼刃,拜跪良已勤。”人们期盼着结束战乱,但等待的却是敌人的刀刃,他们以虔诚的态度祈求和平的到来。
最后,“吾闻古黔夫,牧守祭四邻。”诗人提到古代黔夫(地方官)会祭祀四邻,希望天下太平。“淮海未云晏,浩叹黄河滨。”虽然淮海地区尚未安宁,诗人站在黄河岸边,发出深沉的叹息,表达了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实,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文化传承的深切呼唤,以及对动荡时局下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上界方壶閟,蟠桃翠海津。
根株深九地,花实叠千春。
灵樾依歌凤,玄蹊纵扰麟。
自随王母驭,尽□汉筵珍。
鼎剂收霞散,枰嬉博玉尘。
似闻清浅日,长际寿昌辰。
灏气沦华夏,穹阶殖甫申。
至今梅岭表,谁复棘卿伦。
越俗时评雅,升堂韵格新。
三州均控扼,七业总儒绅。
兴薄庐山赋,怀兼铁汉真。
孤风齐斗岳,晚意付松筠。
轩盖追贤里,耆英照古人。
诒谋燕翼远,送喜鹊声频。
适国嫌携杖,专工笑斫轮。
不妨加璧至,拟听抑诗陈。
东海宜杯酌,南山即主宾。
期颐浑未艾,那羡五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