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玉镜台,挂向碧云天。
今年今月今夜,不似鼠儿年。
天上楼台玉矗,地上河山金铸,七宝合成全。
光采不能掩,依旧斗牛间。且停待,雕槛坐,石床眠。
凄风苦雨都过,才放十分圆。
谁向楼头吹笛,知有绣襦甲帐,不怕雪霜寒。
起看碧梧影,凉露正娟娟。
谁把玉镜台,挂向碧云天。
今年今月今夜,不似鼠儿年。
天上楼台玉矗,地上河山金铸,七宝合成全。
光采不能掩,依旧斗牛间。且停待,雕槛坐,石床眠。
凄风苦雨都过,才放十分圆。
谁向楼头吹笛,知有绣襦甲帐,不怕雪霜寒。
起看碧梧影,凉露正娟娟。
这首诗名为《水调歌头·其一》,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樊增祥。诗中以月亮为引,通过描绘玉镜台、碧云天、天上楼台和地上江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景象。诗人将今年今夜的月圆与鼠儿年的不同进行对比,暗示时光变迁,表达了对当下美好时刻的珍惜。
"天上楼台玉矗,地上河山金铸",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月光下的壮观景色,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被月色镀上了一层金色。接下来,诗人借月圆寓意人生的圆满,"光采不能掩,依旧斗牛间",表达月光的明亮和恒久。
进入下片,诗人的情感转向个人感受,"且停待,雕槛坐,石床眠",流露出对宁静夜晚的向往。他描述了经历风雨后,月亮终于达到最大程度的圆满,象征着生活的磨砺后迎来的宁静与和谐。"谁向楼头吹笛",以笛声衬托月夜的静谧,"不怕雪霜寒"则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坚韧追求。
最后,诗人抬头看那碧梧树下的月影,"凉露正娟娟",以露珠的晶莹比喻月光的清冷,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整首诗在月夜的描绘中寓含哲理,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