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鹦鹉》
《鹦鹉》全文
宋 / 范仲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堂上每云云,金笼久受恩。

思山诚有意,对主忍无言。

性比孤鸾洁,声殊百舌繁。

云林如一去,应喜谢朱门。

(0)
翻译
每次在厅堂之上,鸟儿被金笼囚禁已久。
它内心渴望山林,面对主人却难以启齿。
它的品性像孤鸾般高洁,鸣叫声与百舌不同,更为清脆。
一旦飞离这云雾缭绕的庭院,它定会欣喜于离开豪门深宅。
注释
堂上:厅堂之上。
云云:指鸟儿的叫声。
金笼:精致的鸟笼。
久受恩:长期受到主人的豢养。
思山:想念山林。
对主:面对主人。
忍无言:难以启齿。
性比:品性如同。
孤鸾:孤独的鸾鸟,象征高洁。
洁:高洁。
声殊:声音与众不同。
百舌繁:百舌鸟鸣叫繁多。
云林:云雾缭绕的山林。
去:离开。
应喜:应该感到欢喜。
谢朱门:告别豪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鹦鹉》,通过对鹦鹉的形象描绘,寄寓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首句“堂上每云云”,暗示鹦鹉在主人的府邸中常常模仿人语,生活于富贵之家。然而,“金笼久受恩”则揭示了它的囚禁状态,尽管受到主人的长期照顾。

“思山诚有意,对主忍无言”,鹦鹉渴望回归自然,向往山林,但因为被囚禁,只能默默承受,无法表达内心的渴望。这里通过鹦鹉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无奈的沉默。

“性比孤鸾洁,声殊百舌繁”,鹦鹉的品性被比喻为孤高纯洁的鸾鸟,其鸣叫声不同于普通的鹦鹉,显得更为独特,暗示了它内在的高洁和才华。

最后两句“云林如一去,应喜谢朱门”,如果能离开华丽的朱门,飞向云林,鹦鹉应当会感到欣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被束缚者的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鹦鹉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了对人生自由的追求和对权势束缚的批判,体现了范仲淹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独立人格。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朝代:宋   字:希文   生辰:989-1052年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猜你喜欢

次馆壁韵

湘江如练带平原,长沙自古称雄藩。

封疆万里秦郡国,阡陌一望汉王孙。

衡岳南来负形胜,洞庭北走开户门。

感慨有怀洛阳少,治安策在何销魂。

(0)

閒居·其二

波静鱼龙卧,秋高风露寒。

苍生有谢傅,白发任潘安。

娱老书千卷,高眠日两竿。

鳞鸿相问讯,多勉以加餐。

(0)

閒居·其一

寂寞帘垂地,隔林鸡犬鸣。

灌园期雨足,清暑仗风生。

钓艇横珠浦,纤尘远帝城。

空悲青镜里,白发戾人情。

(0)

忆金陵

天作兴王地,神工岂偶然。

潮从东海入,山与石城连。

绣幕开朱户,笙歌拥画船。

风流佳丽地,忆别又经年。

(0)

九日寿刘社丈七十一

鲤鱼风洒绿筠庄,置酒相从控寿章。

蓬矢昔曾期此日,海筹今又祝重阳。

青筇出国谁争长,黄菊当筵晚更强。

况复刘郎亲手种,崇兰丛桂满庭芳。

(0)

怀文衡山待诏二首·其二

自尔姑苏胤,机坊无锦章。

人皆矜墨妙,吾独爱圭芳。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