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隔穗石,踪迹转堪疑。
仙去骑羊后,书传赋鵩时。
还丹君术误,逝水我心悲。
欲策素车去,寒江阻后期。
相思隔穗石,踪迹转堪疑。
仙去骑羊后,书传赋鵩时。
还丹君术误,逝水我心悲。
欲策素车去,寒江阻后期。
这首挽诗《挽赵丕振》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生前生活片段的回忆以及对其离世后内心深处的悲痛。
首句“相思隔穗石”以“相思”开篇,点明主题,暗示诗人与逝者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接着“踪迹转堪疑”,通过“踪迹”的不确定性,表达了对逝者行踪的疑惑与怀念。接下来的“仙去骑羊后,书传赋鵩时”,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骑羊”传说,常用来形容仙人或高士的离去;二是“赋鵩”出自屈原《远游》,借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这两句通过典故的引用,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深化了对逝者离世的感慨。
“还丹君术误,逝水我心悲”两句,诗人将“还丹”这一道教炼丹术与“逝水”这一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了对逝者追求长生不老却未能如愿的遗憾,以及自己面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悲痛心情。最后,“欲策素车去,寒江阻后期”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逝者而去的愿望,但被“寒江阻后期”这一现实所限制,流露出一种无奈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片段的回忆、对逝者离世的哀悼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行路难,历九土,猛虎当途狼在坞。
满目莽苍荆菅深,猎者谁为施弶弩。
行路难,渡江河,其中岂无蛟与鼍。
行舟往往看风色,如山大浪扬惊波。
水陆之险尚可平,人心对面干戈横。
浮云变态在焂忽,阴矢设毒无猜惊。
君不见史伯鱼,处世以直诚非愚,西边鹊噪东啼乌。
行路难,堪嗟吁!
昆崙丘,云上头,河西之子牧氂牛。
野田蓬莱牛不食,直上昆崙几千尺。
凌絪缊,上昆崙。牛背上,弄碧云。
氂牛努角旁无人,与云同入天之门。
天门高高向西极,月华烂烂飞五色。
云间夜食明月光,身上斓斌虎文碧。
昆崙郁嵯峨,中高四下流黄河。
黄河水流东入海,牧人自唱蓬莱歌。
神刀断截氂牛尾,析木津头献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