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元具足,修证转差回。
弃本却逐末,祇守一场呆。
天真元具足,修证转差回。
弃本却逐末,祇守一场呆。
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修行与本心的关系。开篇“天真元具足”,指出每个人内心都蕴含着完整而纯粹的本性,无需外求,自足自满。接着“修证转差回”,似乎在提醒人们,过分追求外在的修行和证悟,反而可能偏离了内心的真正需求,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弃本却逐末”一句,直指问题的核心——人们往往舍弃了内心的本真,而去追逐那些看似重要的外在目标或形式,结果却是徒劳无功。“祇守一场呆”,则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讽刺,认为这种执着于表面的追求,最终只会让人显得愚笨和无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修行过程中容易犯下的错误——即过于重视形式和外在的追求,而忽视了内心的觉醒与回归。它鼓励人们回到内心的本源,寻找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被外在的规则和期望所束缚。
其前辟为门,门小才通车。
合肥李文华,署曰著书庐。
其中为听事,颇觉宽有馀。
是曰乐知堂,老彭为我书。
乐天而知命,斯义聊自娱。
由此入内室,居处全家俱。
上以奉老母,下以容妻孥。
宾朋别有馆,仆媪各有居。
幽隐为屏匽,明敞为庖厨。
规模罔不具,曰陋则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