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九重予谥,即两字受知,严执注,痛陈词,此固非勉强;
以一介书生,为三朝元老,闻当时,传后世,而亦又何悲。
观九重予谥,即两字受知,严执注,痛陈词,此固非勉强;
以一介书生,为三朝元老,闻当时,传后世,而亦又何悲。
这首挽联是对彭玉麟这位清朝三朝元老的高度评价与深切缅怀。上联“观九重予谥,即两字受知”赞颂了彭玉麟在朝中受到的极高荣誉与认可,无论是九重天上的皇帝赐予的谥号,还是仅凭两字便被众人所熟知,都体现了其卓越的贡献与影响力。接着,“严执注,痛陈词”则描绘了彭玉麟在政治立场上的坚定与直言不讳,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也敢于坚持真理,表达自己的观点。
下联“以一介书生,为三朝元老”则强调了彭玉麟从一名普通读书人成长为朝廷重臣的过程,展现了他非凡的政治生涯与成长轨迹。最后,“闻当时,传后世”表达了彭玉麟在当时就已声名远播,在后世更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事迹与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与传颂。“而亦又何悲”则流露出对彭玉麟逝世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肯定了他一生的成就与贡献,认为他的离去虽令人悲伤,但其留下的遗产与影响是永恒的。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高度赞扬了彭玉麟的个人品质与政治成就,也表达了对其逝世的哀思与敬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贤者去世时的悼念与纪念方式。
乾坤奇秀皆储精,老我俨山偏多情。
是中犹有爱石癖,一见奇石双眼明。
十年去国行八省,参谒咨请兼逢迎。
晚蒙圣恩召自蜀,置之金马白玉京。
晨趋黄扉暮紫闼,左图右史心无营。
赐金月俸有馀镪,买得一屏当座横。
人言此屏本无价,我亦得意还若惊。
烟云缥缈天台路,岩壑隐映芙蓉城。
瑶池东来降王母,仙掌擘出烦巨灵。
有时坐对一长啸,便觉毛骨随风轻。
滇南蒙段昔开国,此石充贡万里程。
携归东海添秀气,聊与平泉作后尘。
得君长歌更增重,五色光燄辉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