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结束后和平恢复的情景。开头两句“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战争的恐怖与和平的可贵,晨鸡的啼叫与城头上军鼓相互呼应,形成一种特殊的和谐之声。第三句“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则透露出了战乱中生灵所受的创伤,以及对和平到来的感激之情,老人的泪水是对往昔苦难的释放,也是对现实安宁的珍惜。
第四句“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表明在战争结束后,人们对于新秩序的接受和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无奈与顺从。最后两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则是诗人对历史周期性的思考,对于曾经美好时代的怀念以及对于现实和平的珍视。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刘禹锡对于战争与和平深刻的情感,以及他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而富有表现力,将战后社会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