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看山到上方,天教南北任徜徉。
相逢斑白人忘杖,得饱烟霞酒谢觞。
宿雾团成郊树绿,和风吹满野花香。
莫嫌此后题诗懒,倚竹当空刻树行。
四度看山到上方,天教南北任徜徉。
相逢斑白人忘杖,得饱烟霞酒谢觞。
宿雾团成郊树绿,和风吹满野花香。
莫嫌此后题诗懒,倚竹当空刻树行。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四次登临山顶,自由自在地在山间漫步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享受,以及与年长者的相遇,共同饮酒畅谈的温馨画面。作者还表达了对后续时光中题诗创作的期待与热情,即使是在倚靠竹子的空闲时刻,也愿意在树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诗中的“天教南北任徜徉”一句,生动展现了作者在山间自由行走的惬意与洒脱。与“相逢斑白人忘杖”相对应,不仅体现了老少共游的和谐场景,更蕴含着对老年生活的尊重与欣赏。“宿雾团成郊树绿,和风吹满野花香”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清晨雾气环绕、树木葱郁,微风拂过、野花飘香的清新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最后,“莫嫌此后题诗懒,倚竹当空刻树行”表达了作者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渴望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留下自己的印记。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登山之旅的记录,更是一种心灵与自然对话的体现。
衰草虫天,断云鱼浪,去帆望转湘碧。
秋影初鸿,江蓠罢采,月明空怨遥夕。
翠疏红冷,记曾占、西楼赋笔。
雕阑仍在,愁倚黄昏,水风残笛。
楚兰一曲伤心,恨魄难招,雾萝烟薜。
江山文藻,登临老泪,故国何堪陈迹。
绮疏芳卷,定寄我、寒梅水驿。
行云歌尽,白眼青天,旧狂谁识。
君不见园中黄蜀葵,去年一尺长,今年始作花,即见倾太阳。
朝朝与暮暮,东西逐飞光。
天清白露下,秋气忽已凉。
蟏蛸篱落瓠叶黄,支离委绝同秋霜。
荫根卫足野人语,岂知物性本有常。
空山无人日色薄,能不念子增烦伤。
中天北斗何苍苍,千秋万岁临冀方。
清夜起瞻夜未央,车轮确确回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