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宵》
《元宵》全文
清 / 黄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兵火残民贱摘蔬,海翻云涌乃鱼鱼。

万人遮道看花日,百郡迎年祀灶书。

虽未太平犹足乐,敢违同欲况其馀。

月明天下张灯节,今夜城南走钿车。

(0)
注释
兵火:战争和火灾。
贱摘蔬:艰难地采摘野菜。
海翻云涌:形容海浪翻腾。
乃鱼鱼:像鱼儿跳跃。
万人遮道:万人拥挤道路。
看花日:看花的日子。
百郡:众多地区。
祀灶书:祭祀灶神的仪式。
虽未太平:尽管尚未太平。
犹足乐:仍然感到快乐。
敢违同欲:怎敢违背大众的愿望。
况其馀:更何况其他。
月明天下:明亮的月夜。
张灯节:元宵节。
走钿车:驱车赏灯。
翻译
战乱中百姓艰难采摘野菜,海浪翻腾如同鱼儿跳跃。
万人拥挤在道路上只为看花,各地庆祝新年祭祀灶神。
虽然还未达到太平盛世,但已感到快乐,怎敢违背大众的愿望呢?
月光皎洁的元宵节,今夜城南的人们驱车赏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人们在元宵节的场景。首句"兵火残民贱摘蔬"展现了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艰辛,连采摘蔬菜都显得卑微。然而,即使在这种艰难时刻,人们依然保持着对节日的热爱和期待,"万人遮道看花日"形象地刻画出万人空巷、争相观看花灯的热闹景象。

"百郡迎年祀灶书"进一步强调了节日的庆祝氛围,各地都在准备祭祀灶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安。诗人感慨"虽未太平犹足乐",虽然社会尚未完全太平,但人们仍能从简单的快乐中找到慰藉。他强调,面对共同的愿望和需求,人们更不应违背,"敢违同欲况其馀"表达了对团结与和谐的珍视。

最后一句"月明天下张灯节,今夜城南走钿车"以明亮的月光和满城的灯火,以及华丽的钿车,描绘出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坚韧的生活态度和对和平团圆的渴望。

作者介绍

黄节
朝代:清

猜你喜欢

九日同人邀游龙门寺用少陵蓝田崔氏庄韵·其八

也有园林一亩宽,偏逢山寺共追欢。

霜钟细认前朝字,露顶閒携上古冠。

浪迹江湖悲杜老,孤吟风雨似郊寒。

弟兄三两他乡滞,雁影排空几阵看。

(0)

病起听雨拈得声字·其七

洗净烟梢众绿生,晨炊出屋湿云横。

隔邻香泼新醅熟,徐听相呼剥啄声。

(0)

病起听雨拈得声字·其三

啼痕襟上渍盈盈,心逐云边暗计程。

已是泠泠不堪听,偏和檐铁作秋声。

(0)

绣鞋

卷帘燕子乍飞还,压线明窗且破闲。

皓月光澄千缕密,红罗样好一弓弯。

端宜入梦凌湘水,底事停针蹙黛山?

只为远人归未得,踏青无侣泪潸潸。

(0)

八声甘州.子大丈属效湘社集体赋六忆词·其一来

忆来时点屟向回廊,低声怕郎知。

喜笼灯渐近,金铃小犬,吠傍琼帷。

恼煞兰姨憨笑,玉手卷帘迟。

行过阴丛里,花影参差。

已是秋千力困,又累卿纤步,百尺楼梯。

说弓鞋未绣,明日踏青期。

被阑角尖风欺负,忍春寒只著茜罗衣。

却赢得茜纱裙幅,微渍香泥。

(0)

八声甘州.赋六忆·其一来

忆来时提着缕金鞋,刬袜下香阶。

似流云吐出,一轮华月,光照楼台。

浑把春风带到,沿路牡丹开。

香自伊怀里,暗扑侬怀。

底事佩声又远,早知人性急,故要迟回。

甚工夫未破,犹待小鬟催。

肯相怜停辛伫苦,为惊鸿费尽魏王才。

还只怕空言少据,定所难猜。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