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舆晓入青阳,细风凉月天如洗。
峰回路转,云舒霞卷,了非人世。
转就丹砂,铸成金鼎,碧光相倚。
料天关虎守,箕畴龙负,开神秘、留兹地。
缥缈珠幢羽卫。望蓬莱、初无弱水。
仙人拍手,山头笑我,尘埃满袂。
春锁瑶房,雾迷芝圃,昔游都记。
怅世缘未了,匆匆又去,空凝伫、烟霄里。
竹舆晓入青阳,细风凉月天如洗。
峰回路转,云舒霞卷,了非人世。
转就丹砂,铸成金鼎,碧光相倚。
料天关虎守,箕畴龙负,开神秘、留兹地。
缥缈珠幢羽卫。望蓬莱、初无弱水。
仙人拍手,山头笑我,尘埃满袂。
春锁瑶房,雾迷芝圃,昔游都记。
怅世缘未了,匆匆又去,空凝伫、烟霄里。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的《水龙吟·望九华山作》,是一篇描写山中仙境和个人隐逸情怀的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首句“竹舆晓入青阳”便设定了一个清晨光景,竹筏在微明的阳光下缓缓前行,给人以静谧之感。接着,“细风凉月天如洗”描绘出一幅清澈至极的夜空图,月色如水,风轻若细纱,使人心神向往。
“峰回路转,云舒霞卷,了非人世。”这一句,则是对山中道路蜿蜒曲折和云霞变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中的“了非人世”四字,更显露出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超然与逃离之情。
“转就丹砂,铸成金鼎,碧光相倚。”这里涉及到了道教修炼术语,暗示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了解和向往。丹砂指的是用来炼制仙丹的材料,而铸成金鼎则是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
“料天关虎守,箕畴龙负,开神秘、留兹地。”这一句,通过天关和龙的形象,表现了对山中神秘力量的敬畏。天关虎守,箕畴龙负,是形容山中的险峻与神异,开启了一个充满仙气的地界。
“缥缈珠幢羽卫。”这一句,则是对仙境中装饰和护卫的描绘,使人联想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安全感。
“望蓬莱、初无弱水。”蓬莱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岛,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遥远仙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与逃离之心。
“仙人拍手,山头笑我,尘埃满袂。”这一句,则是描绘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场景。仙人拍手笑,是对作者世俗束缚的解脱表示赞赏,而“尘埃满袂”则暗示了作者对于尘世烦恼的超然。
“春锁瑶房,雾迷芝圃,昔游都记。”这里通过春天对仙境美好之处的封闭和雾气缭绕的仙草园林,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怅世缘未了,匆匆又去,空凝伫、烟霄里。”这一句,是作者对于人间情缘尚未了断,但却不得不匆匆离去的无奈。这里的“空凝伫”和“烟霄里”,更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愁与对远方仙境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超凡脱俗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束缚的超然和对道家修炼追求的向往,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
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
九月山叶赤,谿云淡秋容。
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
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
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
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
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
夕与人群疏,转爱丘壑中。
心澹水木会,兴幽鱼鸟通。
稀微了自释,出处乃不同。
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
久客厌江月,罢官思早归。
眼看春光老,羞见梨花飞。
剑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
因君报兵部,愁泪日沾衣。
终岁不得意,春风今复来。
自怜蓬鬓改,羞见梨花开。
西掖诚可恋,南山思早回。
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
晓笛别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燕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
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
手把铜章望海云,夫人江上泣罗裙。
严滩一点舟中月,万里烟波也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