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诸佛刹那际,三世十方无遁形。
已尽凡情不颠倒,如除目翳自光明。
意俱大地山河丧,心与空花梦幻生。
垂手遇缘携法界,美髯跣足散衣行。
深观诸佛刹那际,三世十方无遁形。
已尽凡情不颠倒,如除目翳自光明。
意俱大地山河丧,心与空花梦幻生。
垂手遇缘携法界,美髯跣足散衣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六首(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哲学思想,展现了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句“深观诸佛刹那际,三世十方无遁形”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洞察,认为在佛的瞬间观照中,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以及十方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无所遁形,揭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性。
接着,“已尽凡情不颠倒,如除目翳自光明”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说明了摆脱世俗情感的束缚后,心灵如同去除眼中的翳障,自然会获得内心的光明与清明,体现了佛教追求内心解脱的主旨。
“意俱大地山河丧,心与空花梦幻生”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中的空性观念,认为人的意识与外界事物并非实有,而是如同空花梦幻般虚幻不实,强调了万物皆空的思想。
最后,“垂手遇缘携法界,美髯跣足散衣行”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情境都能以佛法为引导,自在地生活于世间,形象地展示了佛教修行者的生活态度和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与艺术化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与领悟,同时也传达了佛教追求内心清净、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
开图纵奇观,江山郁相缪。
两垞矗岧岧,重湖渺浟浟。
邃宇抗疏岭,危亭俯圆流。
春坞辛夷发,夏陌高槐稠。
竹馆翠阴晚,萸沜红实秋。
远墅漆未割,近园椒欲收。
惊鸟避溪泉,野鹿逐岩幽。
日暮川上归,凉飙荡孤舟。
霭霭云气合,漠漠烟光浮。
顾思天宝初,纲纪坏不修。
《霓裳》按妖拍,鼙鼓起奸谋。
岂无匡济术,乃为间旷留。
菱歌自来往,葩辞更倡酬。
遂令摹写间,意度犹可求。
乾坤多变态,江海生暮愁。
白鸥飞不去,千载空悠悠。
钟荣之山千万峰,琵琶麈湖相叠重。
两翁入谷起台殿,半夜空山闻鼓钟。
猛虎如逢涧边石,飞龙却是云间松。
《黄庭》书罢人难见,《鸿宝》披残手自封。
度壑采芝随鹿迹,登厓望日蹑云踪。
已知尘世惟堪笑,不是神人定少逢。
辟谷有方桃更美,围棋无地橘相容。
但馀一念封人祝,未与人间万事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