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头枫树霜初结,海风吹滴猩猩血。
秋光上下镜面平,清光一片琉璃彻。
沙头眠鸥忽惊起,客帆飞去波明灭。
烟水苍茫野牧归,数声短笛吹新月。
渡头枫树霜初结,海风吹滴猩猩血。
秋光上下镜面平,清光一片琉璃彻。
沙头眠鸥忽惊起,客帆飞去波明灭。
烟水苍茫野牧归,数声短笛吹新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江边的宁静画面。首句“渡头枫树霜初结”,枫叶在霜的点缀下显得格外红艳,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接着,“海风吹滴猩猩血”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枫叶上的露珠比作猩猩的鲜血,形象地描绘了露珠在风中摇曳的情景,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色彩感。
“秋光上下镜面平,清光一片琉璃彻”两句,通过“镜面平”和“琉璃彻”的比喻,展现了水面的平静与清澈,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天空的景色,又如同琉璃般透明,给人以纯净、宁静之感。
“沙头眠鸥忽惊起,客帆飞去波明灭”描绘了鸥鸟在沙滩上休息,突然被某种声响惊醒,飞向远方,而远处的客船则在波光中渐渐消失,留下一片宁静与空旷。这一动态与静态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富有层次感。
最后,“烟水苍茫野牧归,数声短笛吹新月”则以牧人归家、短笛声起、新月升起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给人一种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名宦来游,是第一、西湖知己。
平桥外、芳堤界断,江流无际。
桂子天香秋冷淡,繁弦脆管春排比。
郡亭中、欹枕看潮头,诗成未。风华句,钱塘伎。
烟波梦,蓬莱吏。坐孤山竹阁,绿杨阴里。
压担云根双石耳,恋人翠黛三年矣。
剩酒痕、襟上说杭州,红休洗。
只如昨日事,回头想、早已十经秋。
向洗墨池边,装成书屋,蛮笺象管,别样风流。
残红院、几番春欲去,却为个人留。
宿雨低花,轻风侧蝶,水晶帘卷,恰好梳头。
西山依然在,知何意、凭槛怕举双眸。
便把红萱酿酒。只动人愁。
谢前度桃花,休开碧沼,旧时燕子,莫过朱楼。
悔煞双飞新翼,误到瀛洲。
门掩梨花,庭飞蝶粉,素彩莹窗凝素。
银装十二阑干,喜逗烟光媚妩。
东风弄影,见吹起、半帘香雾。
试麋丸、砚冻微烘,也效谢家吟絮。
细展诵、云蓝佳句。正乱撒、瑶花催赋。
歌裁白纻轻翻,曲按羽衣低舞。
漫揎罗袖,拨炉火、重添檀炷。
眩双眸、万顷璚田,春在空香深处。
日暖风和春草生,何处不伤情。
前朝上巳,昨宵寒食,今日清明。
断肠往事何堪说,回首百无凭。
斜阳无影,落花无力,飞絮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