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陵台》
《李陵台》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古风

汉家将军文且武,一点丹心期报主。

提兵深入单于庭,转斗无前气如虎。

五千健儿俱战没,西望长安泪如雨。

家声已坠强偷生,北面甘心作降虏。

赋诗已送子卿归,握手河梁意良苦。

此心应拟作明月,归照茂陵陵上土。

当时论录赖司马,大义犹能著千古。

生为汉臣葬胡地,白草黄云岂其伍。

乌桓城外有荒台,阅历人间几寒暑。

偶来登览访遗踪,读罢残碑意悽楚。

(0)
鉴赏

这首诗《李陵台》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李陵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探讨。

首句“汉家将军文且武,一点丹心期报主”,开篇即点出李陵作为汉朝将领的文武双全,以及他忠心耿耿,渴望报效国家的决心。接着,“提兵深入单于庭,转斗无前气如虎”描绘了李陵率军深入敌境,英勇作战的场景,展现了他勇猛不屈的精神风貌。

“五千健儿俱战没,西望长安泪如雨”一句,表达了在战斗中壮士们英勇牺牲的情景,李陵西望长安,泪水如雨,既是对战友的哀悼,也是对国家的眷恋。随后,“家声已坠强偷生,北面甘心作降虏”揭示了李陵最终投降匈奴的命运,虽有不甘,但现实迫使他选择了一条看似无奈的道路。

“赋诗已送子卿归,握手河梁意良苦”描述了李陵在被俘后,仍不忘国家,以诗寄情,希望友人王昭君能够传达他的心意,同时表达了与友人的离别之苦。最后,“此心应拟作明月,归照茂陵陵上土”将李陵的心比作明月,寄托着他对故土的思念与忠诚,即使身在异域,心仍向故乡。

“当时论录赖司马,大义犹能著千古”赞扬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陵的公正评价,肯定了李陵的忠诚与大义,使其事迹得以流传千古。而“生为汉臣葬胡地,白草黄云岂其伍”则感慨李陵虽生于汉朝,却终老于异域,与白草黄云为伴,表达了对李陵命运的同情与惋惜。

“乌桓城外有荒台,阅历人间几寒暑”通过描述李陵墓地旁的荒台,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而“偶来登览访遗踪,读罢残碑意悽楚”则是诗人自己在访古时的感受,读完残破的碑文后,心中充满了悲凉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李陵一生的回顾与反思,不仅展现了个人命运的悲剧色彩,也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具有深刻的思考价值。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圣泉

源流出何山,涌涸兹有异。

湛然盈不泓,馀波下金地。

清甘本无滓,渴饮得真味。

端能发茶色,博亦资农利。

矧兹民俗安,湓溢尤可憙。

满酌复携归,良追曲肱意。

(0)

北苑十咏·其十修贡亭

清晨挂朝衣,盥手署新茗。

腾虬守金钥,疾骑穿云岭。

修贡贵谨严,作诗谕远永。

(0)

过真慧素上人院见红薇盛开因思西阁后轩数株遂成短章寄翰林原叔八丈禹玉阁长兼书真慧壁间以记所遇

八月吴天觉早凉,翠丛初拆碎朱房。

繁枝欲卧不胜力,落片将飞犹是香。

西阁二年临昼梦,金刀一夕掩春芳。

栏边想像频回首,渐觉星垣迥汉傍。

(0)

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其四

洛宅初开府,非才辱顾隆。

遗思谣俗在,馀论宴堂空。

已矣苍生望,嗟乎吾道穷。

岂惟怀旧德,一恸向春风。

(0)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其七

攒宫开七月,隧路闭千秋。

地带三川拆,天含万国愁。

鸟云知圣没,龙驾想神游。

厚禄将无报,惭恩更白头。

(0)

嘉祐辛丑蒙召还京二月八日道过陆氏之门因观小栏花卉

风色微和日昼明,小栏花卉新芽生。

行人不是爱春物,一见芳丛似有情。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