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颗酣天酒,春花噀国香。
芗林亲手种,中有洞庭霜。
秋颗酣天酒,春花噀国香。
芗林亲手种,中有洞庭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名为《芗林五十咏·柑子园》。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及他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细腻描绘。
“秋颗酣天酒”一句,通过将果实比作醉人的状态,传达了作者对于丰硕果实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这里的“秋颗”,是指秋季成熟的果实,而“酣天酒”,则形象地表明这些果实如同自然赐予的美酒,让人感到醉意酩酊,充满了对丰收的喜悦。
紧接着,“春花噀国香”一句,则是描绘春日里盛开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里的“噀”,形容花香四溢,如同轻柔细雨般地滋润着整个国家。这里,诗人通过对春天美丽景象的描写,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传递出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意境。
第三句“芗林亲手种”,揭示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亲切感受和参与感。这里的“芗林”指的是柑子园,诗人亲自栽培这些果树,体现了他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以及对土地的热爱。
最后一句,“中有洞庭霜”,则是在描绘这个环境中的一个细节——洞庭湖边的霜冻。洞庭湖位于现在的湖南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域,常与雪霜关联。这句话不仅增加了画面感,还暗示了一种地域文化的背景。
总体而言,这段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