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景象。开篇“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两句,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终南山与天际相连,山脉延伸至海边的磅礴画面。诗人借用“太乙”这一神秘的概念,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着,“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两句,诗人通过白云和青霭的动态变化,表现了山中景色的多变与深邃。这里的“合”和“无”,不仅是视觉上的体验,也蕴含了一种哲理:自然界的美妙在于其不可捉摸。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山野之间的景色变化,以及不同山谷间光影的差异。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无常变化的深刻感悟。
最后,“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归宿和与世间交流的渴望。这里的“樵夫”是一个隐退于山林、生活简单的人物形象,通过询问他们,诗人不仅是在寻找夜宿之地,更是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细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切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养廉便似挂衣冠,数米晨炊度百艰。
一节易为千里别,万金难售十年闲。
旧从石笋曾招隐,新种梅花试住山。
老去益高华玉价,区区少室谩追攀。
归装又逐西凉去,轻省还如赴上时。
廉者固宜疏住计,富哉只有送行诗。
贴天自与鹓鸿举,钳纸谁容雁鹜欺。
它日宣城厅壁记,岿然一样斗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