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径掩空扉,炎尘逐雨归。
山明余夕在,草暗一萤飞。
姹女鸾和驭,丹仙鹤羽衣。
焚香与默坐,初悟幻情非。
萝径掩空扉,炎尘逐雨归。
山明余夕在,草暗一萤飞。
姹女鸾和驭,丹仙鹤羽衣。
焚香与默坐,初悟幻情非。
这首明代诗人陈则的《朝真宫夜陪席炼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夜晚景象。首句“萝径掩空扉”,通过“萝径”和“空扉”,暗示了宫中环境的清幽和修炼者的隐秘。接着,“炎尘逐雨归”以雨后清凉暗含尘世烦恼的暂时消散,烘托出修道氛围。
“山明余夕在,草暗一萤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山色明亮,萤火虫孤独飞翔,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意境。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明亮的山色与暗淡的草丛、孤寂的萤火形成鲜明对照。
“姹女鸾和驭,丹仙鹤羽衣”两句,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和仙鹤形象,象征着炼师的超凡脱俗以及修炼的高深境界。最后,“焚香与默坐,初悟幻情非”表达了诗人对修炼过程的理解,通过焚香静坐,他开始领悟到世间幻象并非真实,从而深化了对修行意义的认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道教修炼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急水滩头,船声剨响,只能放手由他。
一帆风利,中似有人拖。
俄顷閒三十里,东西岸、吓杀人多。
欲停泊,难为停泊,大雨又滂沱。谁驮。
得到岸,掌平沙渚,且作行窝。
良久惊才定,细问云何。
石打柁楼坏了,恁江上、应鬼神呵。
从兹晓,人閒危弦,何处不风波。
欲觅封侯,惭不是、虎头燕颔。
空自负、健儿身手,青天可撼。
奔走几年人老大,荒村一径杨花糁。
生怕是、花落打头来,都无胆。也应有,味回榄。
漫延伫,发霜髧。想半生嗜好,真同昌歜。
铁骨铜筋成底用,绿红肥瘦同愁惨。
又五更、听得鼓鼙声,死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