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高岳宅神仙,叠石诛茅对碧巅。
云雾不分人去路,管弦长动雨来天。
彩鸾呼侣归残照,野鹤□□下紫烟。
谁识蟠桃最深处,刘郎风骨已双全。
台前高岳宅神仙,叠石诛茅对碧巅。
云雾不分人去路,管弦长动雨来天。
彩鸾呼侣归残照,野鹤□□下紫烟。
谁识蟠桃最深处,刘郎风骨已双全。
这首诗名为《望仙台》,是宋代诗人黄非熊所作。诗人以神仙居所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宁静的画面。首句"台前高岳宅神仙",形象地写出仙台坐落在高山之上,仿佛是神仙的居所。"叠石诛茅对碧巅",通过叠石和茅草屋的细节,展现出自然与人工的和谐,以及周围的碧绿山峰。
接下来的两句"云雾不分人去路,管弦长动雨来天",运用了云雾和音乐的意象,暗示了仙台所在之地的超凡氛围,仿佛人间的管弦声在云雨中回荡。"彩鸾呼侣归残照",描绘了日落时分,鸾鸟呼唤同伴的情景,增添了诗意的动态感。
最后一句"谁识蟠桃最深处,刘郎风骨已双全",点明了仙台的中心——蟠桃园,暗指这里可能隐藏着长生不老的秘密。"刘郎风骨已双全",借用了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向往,同时也赞美了刘郎(刘晨)般的高尚品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仙台的神秘与超然,流露出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向晚溪上立,湍濑咽筝筑。
暧暧夕阳昏,微微澹烟矗。
瞑色低上衣,秋籁虚振木。
驱犊去遥村,归樵下层麓。
雀投灌丛栖,犬守篱根宿。
故人溪北住,青苍绕松竹。
将往拟搴裳,孤彴浸寒绿。
隔水试相呼,开门秉残烛。
言约诘旦来,秫穫酒新漉。
独返寂无侣,山阿妨却曲。
迂折沿溪行,循涂往来熟。
掉头凉月高,照我林东屋。
碧虚澹澹烟苍苍,桃李满树杨柳黄。
美人明镜愁新妆,况逢别离牵罗裳。
我闻瘴雨蛮烟荒,蛟蜃吐纳爰居翔。
仙霞峻绝淩太行,海中明月生寒芒。
气候不似水云乡,毋快壮游轻遐方。
请君为我尽一觞,我歌君饮心傍徨。
锦帆十幅张牙樯,天涯日日遥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