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女儿年十三,丁香初结香犹含。
似学琵琶曲未熟,参差纤指画妍腹。
袖底眉尖别有神,移裾转步不动尘。
昨宵犹映帘栊立,今日重过解避人。
长安女儿年十三,丁香初结香犹含。
似学琵琶曲未熟,参差纤指画妍腹。
袖底眉尖别有神,移裾转步不动尘。
昨宵犹映帘栊立,今日重过解避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十三岁的长安少女,形象生动,细腻入微。诗中通过“丁香初结香犹含”这一句,巧妙地将少女的年龄与花儿的生长状态相联系,既展现了少女的娇嫩与清新,也暗示了她如同花儿一般,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
“似学琵琶曲未熟,参差纤指画妍腹”,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少女学习音乐的情景。她虽然还在学习琵琶曲,技艺尚未熟练,但手指在琴弦上的轻盈动作已显现出她的灵巧与对美的追求。这里的“参差纤指”不仅描绘了动作的美感,也暗示了少女的天真与不谙世事。
“袖底眉尖别有神,移裾转步不动尘”,这两句则转向了少女的仪态举止。她的袖底和眉尖透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即便是简单的转身和挪动衣裙,也显得优雅而不留痕迹,展现出少女的内敛与高雅。
最后一句“昨宵犹映帘栊立,今日重过解避人”,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少女性格的变化。昨天还可能因为害羞或好奇而站在帘后窥视,今天却能主动避开他人,这不仅是成长的体现,也是少女性格从羞涩到自信转变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少女外在行为和内在情感的细腻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形象,展现了少女的成长过程和内心世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西风瑟瑟又重阳。抚景感苍凉。
故堆丛菊山层叠,把秋色、装点春光。
得伴花吟,纵无客饮,相对亦徜徉。
莫嫌清瘦自能香。老圃几经霜。
不趋炎热偏趋冷,年来也、一样心肠。
晚节同坚,孤芳独赏,有骨傲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