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舆潇洒漳南路,却爱君侯样制工。
款段惯曾驮李贺,蒲轮今益愧申公。
行边风日轩窗小,醉里云山兴味浓。
共敝车裘今几见,可无诗句播闽东。
笋舆潇洒漳南路,却爱君侯样制工。
款段惯曾驮李贺,蒲轮今益愧申公。
行边风日轩窗小,醉里云山兴味浓。
共敝车裘今几见,可无诗句播闽东。
这首诗描绘了对友人李廷信明府赠送竹轿的感激之情,以及在乘坐竹轿游历漳南路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愉悦。
首句“笋舆潇洒漳南路”,以“笋舆”(竹轿)形容旅途的轻盈与自在,巧妙地将竹轿比作生长迅速、生机勃勃的竹笋,暗示旅程的轻松愉快。接着,“却爱君侯样制工”表达了对友人精心制作竹轿的赞赏,暗含着对友情的珍视。
“款段惯曾驮李贺”一句,通过典故“款段”(一种缓慢行走的马匹)和唐代诗人李贺的联结,既赞美了竹轿的实用性和舒适性,也隐喻了诗人对文学与艺术的热爱。而“蒲轮今益愧申公”则通过古代帝王迎接贤士的仪式“蒲轮”(用蒲草包裹的车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雅品味的敬佩,同时也自谦于未能像申公那样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
“行边风日轩窗小,醉里云山兴味浓”描绘了诗人乘竹轿游历途中所见的美景,无论是边行的微风、明亮的日光,还是小巧的窗户,都让人心旷神怡;而醉酒后的云山景象,则更添几分迷离与浪漫,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最后,“共敝车裘今几见,可无诗句播闽东”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共同经历的珍贵回忆的感慨,以及希望这些美好的瞬间能够通过诗句流传下去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不仅展现了旅途的乐趣,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
幽斋空锁类禅关,眷恋学士迥碧山。
仰观宿云酿成雪,倏忽纵横远近间。
随风须鬓惊素缕,窥牖落镜销朱颜。
茶铛净洗燃火急,酒价减涩当垆閒。
粗豪兴发卒难遏,浩歌席地藉草菅。
兔园持简未成召,陶谷滋味先援攀。
旋看篱落莓苔后,欲起遮护荒芜删。
衰柳向来弄玉箸,饥乌飞坠抛银环。
意者淩寒有仙骨,掩卧不觉月重弯。
顾我山阴汎棹客,驽马不惯泥涂悭。
明发太阳融释尽,扣衣函丈订愚顽。
结轸倦久疴,严装理前游。
山行稍云疲,水宿良所由。
弭棹临别浦,扬舲逝安流。
波回路曲折,云霁天沈浮。
霜荻响近渚,风筱鸣长洲。
沙翔去来鹜,岸并连拳鸥。
泽兰晚渐垂,江茝秋始柔。
遵屿乍离合,凌飙屡优游。
击楫情已乖,乘槎兴将侔。
即此缔往盟,抽词赠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