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捷径博公侯,一老堂堂去不留。
谁向帝前谗陆贽,不令王所著居州。
修名已立公何欠,直道难行国可忧。
安得上方三尺剑,为渠断取佞臣头。
人从捷径博公侯,一老堂堂去不留。
谁向帝前谗陆贽,不令王所著居州。
修名已立公何欠,直道难行国可忧。
安得上方三尺剑,为渠断取佞臣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名为《闻倪正甫尚书遭台评》。诗中通过倪正甫遭遇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朝政和官场中人事失衡的忧虑。
首句“人从捷径博公侯,一老堂堂去不留”指出人们往往通过捷径、攀附权贵来谋取功名,而到了老年,虽然堂堂有名,但终究难以留下什么。这里诗人批判了当时官场中的投机行为和虚名。
接着,“谁向帝前谗陆贽,不令王所著居州”提到有人在皇帝面前诽谤忠良之士,如唐代的陆贽,而不让有才能的人如王某(可能指王安石)得到重用。诗人表达了对忠良被排挤、贤才难以任用的不满。
“修名已立公何欠,直道难行国可忧”则是说有些人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声誉,但在实践中却发现正直之路难以行走,这对于国家来说确实值得忧虑。诗人指出了表面上的美好与实际中的困境。
最后,“安得上方三尺剑,為渠断取佞臣头”是说如果能够得到象征权力的三尺剑,就可以为国除去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君侧、除奸臣的迫切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倪正甫遭遇不幸这一事件,抒写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评和忧虑,以及对忠良贤才难以施展抱才的痛心。
骑鲸紫霞客,来作世耆英。
襟怀金玉循良,名字古无人。
所至民歌遗爱,脱屣归来绿野,笑傲乐天真。
不学渭滨老,公子自长生。
一杯酒,再三祝,八十春。
从今细数庆集,百度似今辰。
绿鬓朱颜长好,何事紫芝仙草,兰玉自诜诜。
盛事有如此,谁道四难并。
春风桃李,问耐寒何似,霜松雪柏。
珍重拨烦京兆手,早岁声名霹雳。
收卷经论,摆遗荣利,物外多间适。
熊经龟咽,真传秘诀消息。
奉秩初满华严,韶颜转映,绿鬓方瞳碧。
况□□云供宴几,静对凫翁鹤客。
只恐日边,蒲轮催动,密侍钧天席。
上玉卮尧殿,长生倍注仙籍。
绛阙朝元。
倦飞鸾控鹤,来寓人间。
天教散舒和气,好与春还。
蓬瀛罢宴,褪仙裳、欲冠貂蝉。
应是念、潇湘胜概,来与蕃宣。
宣室向来初见,叹不如、文帝夜半虚前。
多情吊沉赋罢,莫负留连。
经纶事叶,向朝廷、谁与争先。
明岁好,云屏间坐,十分宣劝金船。
风云际会。
自军兴勋业,唯公屈指。
中镝红心,骄虏胆丧,中正已回天意。
采石扶危鏖战,激励熊罴乘势。
震天地,沮金狄百万,完颜诛毙。
英卫。
摅红气,寰海共欣,雪恨亡胡岁。
宸眷褒功,华衮貂蝉,荣拜济时左揆。
圣君用贤终始,肯使留侯谦退。
后范蠡,愿永佐中兴,庄椿同纪。
人物英雄,更独抱、无双才气。
年正壮,文章武略,尽曾留意。
破胆欲凭胸内甲,清原宴启舟中誓。
笑区区、燕雀不能知,青云志。
封侯貌,神人比。
社下手,须荣试。
况相门出将,君家常事。
斗印垂金他日贵,寿杯浮玉今朝醉。
看年年、南极倍明时,春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