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垣带郭,是旧日朱门,赏心佳处。翠笺唤侣。
借闲园半角,胜游星聚。倦客幽寻,过眼韶华试数。
悄回顾。问选石莳花,人更何许。兰锜今在否。
但艳槿沤珠,暗随春去。燕归自语。
叹高楼似昔,杏梁谁主。卧柳攲桥,总被群鸥占取。
小山句。为王孙、桂丛吟苦。
粉垣带郭,是旧日朱门,赏心佳处。翠笺唤侣。
借闲园半角,胜游星聚。倦客幽寻,过眼韶华试数。
悄回顾。问选石莳花,人更何许。兰锜今在否。
但艳槿沤珠,暗随春去。燕归自语。
叹高楼似昔,杏梁谁主。卧柳攲桥,总被群鸥占取。
小山句。为王孙、桂丛吟苦。
这首《扫花游·铁仁山总宪招游城西某氏园》是清代词人周之琦的作品。词中描绘了一幅旧日贵族园林的衰败景象,以及词人游园时的感慨。"粉垣带郭",以白墙环绕着城墙,暗示昔日的繁华;"翠笺唤侣",用绿色的信笺邀请友人,体现了主人对园林的珍视和雅兴。词人感叹"倦客幽寻",时光匆匆,美景易逝,不禁回首询问园中的石径花丛是否依旧,人事已非。
"兰锜今在否",兰锜(古代宫室中的装饰)是否还在,暗示昔日的奢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艳槿沤珠,暗随春去"的凄凉。燕子归来,却无人分享高楼的变迁,杏梁的主人已无从知晓。"高楼似昔,杏梁谁主",表达了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深深感慨。
最后,词人借"卧柳攲桥,总被群鸥占取",描绘了园林的荒芜,连寻常景物也被自然占据。"小山句。为王孙、桂丛吟苦",以小山(指词牌名)寄托词人的哀思,感叹自己如同王孙般流离失所,在桂丛中独自吟唱,表达了对往昔荣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林的变迁和词人的情感世界,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碧秀天涯草。怨王孙、雕轮去远,王骢嘶老。
风雨馀春无寻处,絮乱花飞梦杳。
断魂与、行云萦绕。
赤水珠沉迷象罔,暗尘深、不见长安道。
今夜月,为谁好。他乡事事伤怀抱。
更那堪、荒烟暝霭,晚虹斜照。
千里关山劳回首,苔径残残红未扫。
又恐怕、梧桐秋早。
王母宫中青鸟使,想归来、巳近蓬莱岛。
竹叶酒,且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