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舟行齐鲁间,黄尘能富水能悭。
朝行汴泗交流处,巨浸家家过屋山。
五月舟行齐鲁间,黄尘能富水能悭。
朝行汴泗交流处,巨浸家家过屋山。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王鏊在五月乘船游历于齐鲁之间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
首句“五月舟行齐鲁间”,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即在五月的季节里,诗人乘坐船只穿行于山东(齐鲁)之间。这一句简洁明了,为后续的描述奠定了背景。
次句“黄尘能富水能悭”,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沿途景象。黄尘象征着土地的贫瘠与荒凉,而“水能悭”则暗示了水资源的稀缺。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环境的观察与思考。
接着,“朝行汴泗交流处,巨浸家家过屋山。”进一步展开画面。诗人描述了船只在汴河与泗水交汇之处航行的情景。这里,“巨浸”形容水流之浩大,而“家家过屋山”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船只穿越山峦的壮丽景象。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暗含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五月舟行途中所见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成功营造了一幅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土晕铜花蚀秋水,要须悍石相砻砥。
十年冰蘖战膏粱,万里烟波濯纨绮。
归来诗思转清激,百丈空潭数鲂鲤。
逝将桂浦撷兰荪,不记槐堂收剑履。
却思庾岭今何在,更说彭城真梦耳。
君知先竭是甘井,我愿得全如苦李。
妄心不复九回肠,至道终当三洗髓。
广陵阳羡何足较,只有无何真我里。
乐全老子今禅伯,掣电机锋不容拟。
心通岂复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