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怀·其三》
《咏怀·其三》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残灯暗影别魂消,泪湿鲛人玉线绡。

记得云娥相送处,淡烟斜月过红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离别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情感的深沉与哀愁。

首句“残灯暗影别魂消”,以“残灯”和“暗影”营造出一种昏暗、孤独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在离别之际内心的痛苦与哀伤。“别魂消”则直接表达了离别对心灵的冲击,仿佛灵魂在这一刻被彻底消散,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悲痛。

次句“泪湿鲛人玉线绡”,运用了“鲛人”的传说,即传说中能流泪化为珍珠的海中生物,以此比喻主人公的眼泪如同珍珠宝石般珍贵而晶莹,进一步强化了离别时情感的浓烈与珍贵。同时,“玉线绡”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主人公身份的高雅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三句“记得云娥相送处”,将回忆引入,通过“云娥”这一形象,可能是指天空中的云彩或是美丽的女子,象征着美好的过去和即将逝去的美好时光。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不舍。

最后一句“淡烟斜月过红桥”,以“淡烟”、“斜月”和“红桥”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渲染了离别时刻的氛围。红桥作为背景,既增添了色彩对比,也寓意着情感的深刻与持久。整个画面给人以深深的触动,让人感受到离别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分离,更是心灵深处的告别。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离别之痛,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情感和时间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初与郊祀分献风云雷雨坛

露冕垂绅午夜长,瑶坛灏气正苍苍。

灵飙不度松声细,端拜初来曙色凉。

愿有风雷悟明主,敢将云雨赋襄王。

圜丘礼乐今皇盛,万骑千庐簇女墙。

(0)

玉华杂咏七首·其一玉华山

海风吹海雨,飞过玉华山。

山中人不见,窈窕翠微间。

得月乘鸾度,开云放鹤还。

(0)

予家旧藏潇湘图聊因旧题各成短咏八首·其二渔村落照

风波本无定,渔家爱夕阳。

丝纶摇飏处,多在瀼西傍。

清歌一曲竟,天水共微茫。

(0)

庆寿寺西廊斋居赠沈仁甫

山陵届良吉,群寮秉精诚。

梵宫庭宇静,愿托尘土形。

华镫照木榻,四面凄以清。

璧月度云汉,珠斗当女城。

值我同心友,相依叙平生。

弱龄结高谊,白首有定盟。

君为涧中水,我如随风萍。

萍飘入涧水,荡漾永合并。

(0)

夷陵

夷陵城边江水浑,无数轻帆落远津。

万水云中三峡路,猿声愁杀渡江人。

(0)

游黔国鱼池四首·其四

三阵五阵打荷雨,一点两点照水萤。

笙歌留客不知夜,灯火回舟直到城。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