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潭摇绿树,百丈见游鳞。
垂钩新月随孤艇,荷笠闲云伴老身。
春来无限桃花水,懒问仙源碧山里。
鱼肥酒美笑自斟,草暖沙暄常晏起。
休论生计近如何,吹笛鸣榔发棹歌。
大隐不须加帝腹,太平宁用把周戈。
颇怪儿童呼系缆,洲前清浅静无波。
澄潭摇绿树,百丈见游鳞。
垂钩新月随孤艇,荷笠闲云伴老身。
春来无限桃花水,懒问仙源碧山里。
鱼肥酒美笑自斟,草暖沙暄常晏起。
休论生计近如何,吹笛鸣榔发棹歌。
大隐不须加帝腹,太平宁用把周戈。
颇怪儿童呼系缆,洲前清浅静无波。
这首《渔父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渔人生活画卷。开篇“澄潭摇绿树,百丈见游鳞”,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清澈的潭水与茂密的绿树相映成趣,百丈深潭中游鱼可见,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接着,“垂钩新月随孤艇,荷笠闲云伴老身”两句,通过月夜垂钓的场景,以及老渔翁与闲云为伴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渔人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春来无限桃花水,懒问仙源碧山里”则将季节之美融入其中,桃花水泛滥,春意盎然,渔人却无意探寻传说中的仙境,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淡泊名利的态度。“鱼肥酒美笑自斟,草暖沙暄常晏起”描绘了渔人享受美食、悠闲生活的场景,草长莺飞,温暖的沙滩上,渔人自得其乐,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
“休论生计近如何,吹笛鸣榔发棹歌”表达了渔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不计较眼前的生活琐事,而是以音乐和自然为伴,享受生活的乐趣。“大隐不须加帝腹,太平宁用把周戈”则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真正的隐士无需追求权势,太平盛世也不必执著于武力,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最后,“颇怪儿童呼系缆,洲前清浅静无波”以儿童的天真行为作为结尾,反衬出渔人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对现代社会喧嚣的反思,强调了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渔父词》通过对渔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