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天样,将红豆词吟,愁归天上。
红板桥西帘飏,最关情处,绿窗有人争唱。
吟红叫紫,尽舞絮、沾泥无恙。梅放。
把一樽、檐际相赏。
南朝许多烟景,被啼莺、梳乾柳浪。
千古兴亡,只抵斜阳片晌。
且趁疏狂,朝眠碧嶂,暮敲乌榜。
闲骋望,一生著屐几两。
春愁天样,将红豆词吟,愁归天上。
红板桥西帘飏,最关情处,绿窗有人争唱。
吟红叫紫,尽舞絮、沾泥无恙。梅放。
把一樽、檐际相赏。
南朝许多烟景,被啼莺、梳乾柳浪。
千古兴亡,只抵斜阳片晌。
且趁疏狂,朝眠碧嶂,暮敲乌榜。
闲骋望,一生著屐几两。
这首《石湖仙》词,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巧妙地结合了红豆与愁绪,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情感氛围。
词的开篇“春愁天样”,以“天样”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愁绪之深广,仿佛可以与天空相媲美。接下来,“将红豆词吟,愁归天上”,红豆常被视为相思之物,此处借红豆词抒发愁绪,愁绪似乎也随着红豆词一同飞向了天际。这种构思,既展现了红豆词的魅力,又巧妙地将愁绪与红豆词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红板桥西帘飏,最关情处,绿窗有人争唱。”红板桥、飞扬的帘幕、绿窗中争唱的场景,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触动。这里的“最关情处”,不仅指出了情感的集中点,也暗示了词中情感的深刻与复杂。
“吟红叫紫,尽舞絮、沾泥无恙。”这一句通过“吟红叫紫”的动作,以及“舞絮、沾泥”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热烈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这里的“无恙”二字,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情感状态的一种寄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梅放。把一樽、檐际相赏。”梅花开放的场景,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与词人的情感相呼应。在檐际相赏,既是一种审美体验,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南朝许多烟景,被啼莺、梳乾柳浪。”南朝的烟景,被啼莺和梳理的柳浪所点缀,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千古兴亡,只抵斜阳片晌。”这句话将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情感置于斜阳的短暂之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永恒价值的追寻。
最后,“且趁疏狂,朝眠碧嶂,暮敲乌榜。闲骋望,一生著屐几两。”词人倡导一种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无论是朝眠于碧嶂之间,还是暮敲乌榜,都体现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通过“一生著屐几两”的问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和对生活真谛的探寻。
综上所述,《石湖仙》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生活、情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