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仞高峰十丈台,坐看秋色转悠哉。
水流涧石丛中响,云度山墙缺处来。
洞口花深无路入,岩根树老更谁裁。
匡庐句好终难和,愧杀当年李白才。
千仞高峰十丈台,坐看秋色转悠哉。
水流涧石丛中响,云度山墙缺处来。
洞口花深无路入,岩根树老更谁裁。
匡庐句好终难和,愧杀当年李白才。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首联“千仞高峰十丈台,坐看秋色转悠哉”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峰的高峻与秋色的迷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悠然心境。颔联“水流涧石丛中响,云度山墙缺处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水声与云雾在山间流动的动态美,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颈联“洞口花深无路入,岩根树老更谁裁”则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自然界的原始与古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永恒。尾联“匡庐句好终难和,愧杀当年李白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古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诗的独特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