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云南龙佥事致仕回桂林》
《送云南龙佥事致仕回桂林》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古风

桂林古名郡,风俗殊不薄。

人才接武兴,往往多卓荦。

洪武壬申冬,我忝持教铎。

君在诸生中,有如鸡群鹤。

不惟工词藻,素履复端恪。

一朝试棘闱,丹桂喜高擢。

犹珠方离渊,如玉才出璞。

文采光烨然,万目争骇愕。

春闱不得志,鼓箧游太学。

蜚英六馆中,才识愈弘博。

发轫为府推,能声已昭灼。

及为绣衣使,风采动台阁。

亦尝按属郡,霜威撼山岳。

廉名彻宸聪,陟官承宠渥。

初佥浙江宪,到处询民瘼。

绳纠在愆缪,激扬别清浊。

调官至滇南,岂惮路绵邈。

为政务抚绥,不专事击搏。

远人获安堵,终岁乐耕凿。

往来仕途中,邂逅情如昨。

炊粳共朝餐,剪韭供夜酌。

追思旧游者,晨星已落落。

君近北京来,一见即欣跃。

谓言遂悬车,琴书载归橐。

此别会何时,使我怀抱恶。

乡关行在望,尧山见磅礴。

家人候锦还,日日占喜鹊。

功名今已遂,归去有馀乐。

(0)
鉴赏

这首明代陈琏所作的《送云南龙佥事致仕回桂林》诗,描绘了对即将退休返乡的云南佥事龙某的深情厚谊与对其为官生涯的赞美。诗中不仅赞扬了龙某在桂林的名声与才华,更对其为官期间的政绩和品德给予了高度评价。

首句“桂林古名郡,风俗殊不薄”点明桂林作为历史名城的独特魅力和淳朴的民风。接着诗人通过“人才接武兴,往往多卓荦”表达了对桂林人才辈出的赞誉。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自己在洪武年间担任教职时,龙某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如同鹤立鸡群,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品行端正。

诗中详细描述了龙某从桂林到京城的仕途历程,包括他参加科举考试的优异表现,以及在太学、六馆的学习与成长,直至成为府推、绣衣使,乃至云南宪,其廉洁公正的名声传遍朝廷。诗中还提到龙某在云南任职期间,关心民生疾苦,公正执法,深受百姓爱戴,展现了其卓越的治理能力。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龙某即将退休返乡的不舍之情,期待他归来后能够享受天伦之乐,并祝愿他的家人迎接他平安归来。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龙某个人成就的颂扬,也是对桂林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与和谐社会的美好追求。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贺张水部员外拜命

省中官最美,无似水曹郎。

前代佳名逊,当时重姓张。

白须吟丽句,红叶吐朝阳。

徒有归山意,君恩未可忘。

(0)

寄刘少府

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

更闻县去青山近,称与诗人作主人。

(0)

生查子·其二

暖日策花骢,亸鞚垂杨陌。

芳草惹烟青,落絮随风白。

谁家绣毂动香尘,隐映神仙客。

狂杀玉鞭郎,咫尺音容隔。

(0)

吴.周泰

名与诸公又不同,金疮痕在满身中。

不将御盖宣恩泽,谁信将军别有功。

(0)

吴.吕蒙

幼小家贫实可哀,愿征行去志难回。

不探虎穴求身达,争得人间富贵来。

(0)

山中舒怀寄上丁学士

五字投精鉴,惭非大雅词。

本求闲赐览,岂料便蒙知。

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

弱苗须雨长,懒翼在风吹。

砺镞端杨叶,光门待桂枝。

计闻尘里誉,因和禁中诗。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