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溟有鱼,不知几千百里。化为大鹏,六月不飞。
培风鼓怒,一徙天池。鸒斯区区,掉舌讥之。
余容与于蒿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鄙夫睢盱,射雉争高。
任公日入而不获,一朝而引戴山之鳌。
矫矫淮阴,胯下相遭。起佐沛公,促项如蒿。
何怪神龙,取笑蛆虾。未见海若,秋潦莫誇。
人各有心,好尚舛差,恶用相加。
莛乎撞钟,蠡乎测海,焉知多寡之门,大小之家。
北溟有鱼,不知几千百里。化为大鹏,六月不飞。
培风鼓怒,一徙天池。鸒斯区区,掉舌讥之。
余容与于蒿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鄙夫睢盱,射雉争高。
任公日入而不获,一朝而引戴山之鳌。
矫矫淮阴,胯下相遭。起佐沛公,促项如蒿。
何怪神龙,取笑蛆虾。未见海若,秋潦莫誇。
人各有心,好尚舛差,恶用相加。
莛乎撞钟,蠡乎测海,焉知多寡之门,大小之家。
这首《缓歌行》是明代诗人胡直所作,通过寓言式的描绘,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开篇“北溟有鱼,不知几千百里”,以大海中的巨鱼比喻人生的广阔与未知。接着“化为大鹏,六月不飞”则以大鹏鸟的等待与蓄势,象征着人需在时机成熟时方能展翅高飞。随后“培风鼓怒,一徙天池”描述了大鹏借助自然之力,迁徙至更高的境界,寓意个人成长需要借助外力与机遇。
“鸒斯区区,掉舌讥之”一句,通过小鸟的嘲笑,反衬出大鹏的远见与坚持。紧接着“余容与于蒿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诗人自问,表达了对追求高远目标的思考与疑惑。这反映了人在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时的困惑。
“鄙夫睢盱,射雉争高”描绘了世俗之人追逐低级的荣耀,与大鹏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而“任公日入而不获,一朝而引戴山之鳌”则通过钓鱼人的故事,强调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与智慧。
“矫矫淮阴,胯下相遭。起佐沛公,促项如蒿”借历史人物韩信的故事,赞扬了逆境中崛起的英雄,以及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最后“何怪神龙,取笑蛆虾。未见海若,秋潦莫誇”以神龙与蛆虾的对比,强调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与价值,并提醒人们不应轻易嘲笑他人。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探讨了人生追求、自我认知、社会评价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郭喧嚣远,空江气象宽。
柳舒含絮媚,梅褪著枝酸。
物外登山好,公馀尽日欢。
归迟应犯夜,暝色占江干。
丁未慈恩盛,从容最后来。
一从辞墨绶,三徙入鸟台。
记动时方好,持衡去不回。
恩荣频出綍,晚遇有馀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