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杏花尘,晴江一看春。
菰蒲虽似越,骨肉且非秦。
曲岸藏翘鹭,垂杨拂跃鳞。
徒怜汀草色,未是醉眠人。
误入杏花尘,晴江一看春。
菰蒲虽似越,骨肉且非秦。
曲岸藏翘鹭,垂杨拂跃鳞。
徒怜汀草色,未是醉眠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时节的景象,诗人在春天游历于曲江之滨。"误入杏花尘"一句,表达了诗人不经意间踏入了一片杏花盛开的地方,这里的"尘"指的是花瓣,如同轻盈的尘埃。接着"晴江一看春"则展现出在晴朗的天气中,一览江景,感受到整个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诗人通过"菰蒲虽似越,骨肉且非秦"来表达自己虽然身处异地,但心系故土的情怀。这里的"菰蒲"指的是水生的植物,"越"和"秦"则是古代的地名,分别指南方与西北地区,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自己的乡愁。
"曲岸藏翘鹭,垂杨拂跃鳞"一句中,以"翘鹭"(即白鹭)和"跃鳞"(鱼在水中的跳动)来形容江边的生态美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徒怜汀草色,未是醉眠人"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河堤上野草颜色的感慨,以及对那些沉浸于饮酒而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的微妙批评。这里的"徒怜"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而"未是醉眠人"则暗示了诗人对于那些不懂得珍惜美好时光者的讽刺。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游江景色的细致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乡愁和对自然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艺术境界。
烈风惊洪涛,浩荡吹海立。
迅雷忽翻空,掩耳嗟不及。
汉兵百万骑,已夺秦关入。
击石惊倒流,势若三峡急。
沧波忽喧豗,众目俱骇慄。
人言海潮来,昔为子胥屈。
谁当语冯夷,四海今已一。
王春会涂山,白玉执万笏。
江河及乔岳,祠祀已咸秩。
海神会当知,万岁拱帝室。
平明跨羸骖,遥遵石头路。
循山一溪横,隔水得幽处。
树疑虬龙骧,石作苍虎踞。
云庵有遗屋,突兀在烟树。
方壶岂不佳,弱水无船渡。
空馀恼幽香,梅花满春屿。
心知姑射仙,兹焉饮风露。
水自平湖分,香从一山度。
风姿不自持,照影各矜顾。
安得从之游,徘徊著双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