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石僧》
《咏石僧》全文
宋 / 汤思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云作袈裟石作僧,岩前独立几经春。

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ǒngshísēng
sòng / tāng退tuì

yúnzuòjiāshāfāngshísēngyánqiánjīngchūn

yǒurénruòwèn西láiyánzǒngshìzhēn

注释
袈裟:佛教僧侣穿的长袍,这里比喻云雾覆盖的景象。
僧:指僧人,此处象征山岩上的孤独形象。
岩前:岩石前面,形容地点。
西来意:通常指佛教徒从西方(印度)传来的教义或修行者的来意。
默默无言:形容不说话,保持沉默。
总是真:强调无论何时何地,他的回答都是真实的本心。
翻译
云雾像袈裟披在山石之上,岩石前的僧人独自站立多年。
如果有谁询问从西方来的意图,他总是默不作声,只以真实回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云作袈裟石作僧"一句,以巧妙的比喻将云和石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力,使得读者仿佛能看到云雾缭绕中形成的一袭袈裟,以及石头塑成的僧人形象。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丰富想象力,也映射出他对自然界深刻的观察和感悟。

"岩前独立几经春"则描写了一幅孤独静谧的画面,诗人站在岩石前,历数着岁月更迭,这里的“春”不仅是季节的轮回,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这里的“独立”,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也反映出他与世俗的隔绝和超然。

"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度。当别人询问其西行(可能指向佛教修行或寻求知识)的初衷时,诗人选择了沉默。这个“默默”不仅是一种回答方式,也象征着一种超越言语的真理和悟性。在这里,诗人的沉默被赋予了一种哲学意义,似乎在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那份沉默之中,便蕴含了最深刻的真相。

作者介绍
汤思退

汤思退
朝代:宋   字:进之   号:湘水   籍贯:所以汤氏称自己系处州龙泉   生辰:1117年—1164年

汤思退(1117年—1164年),南宋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景宁汤氏第七世祖。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北宋末其曾祖父汤高由此徙龙泉县龙门乡汤侯门村,民国年间,该乡被划归云和县,现已变为库区,沉没仙宫湖中。所以汤氏称自己系处州龙泉人。
猜你喜欢

挽敕总两广军务都御史郴阳朱公·其二

发疏齿豁瘴天涯,已道头颅事可知。

万里忽闻徵召起,九泉应恨乞归迟。

事方年少常如钝,虑过时人忽似痴。

爱惜饷军三十万,至今犹系陕人思。

(0)

次韵张侍御见寄·其一

吐月山前坐四更,一凉何不献先生。

鹪鹩翅短那能去,骏马蹄轻只欲行。

见舞绿蓑知我醉,听吟素练是君清。

许寻旧雨江门下,秋晚不来空寄声。

(0)

驿吏送酒

市榼通邮吏,三杯洗侍儿。

十分春意思,一副酒肝脾。

江岭长看画,风花不尽诗。

混然天地内,公是醉乡谁。

(0)

题罗一峰赠马龙道南卷

花发春来少,愁添老去长。

高才想倾盖,昨夜语连床。

天下罗公佛,湖西马子香。

离筵一杯酒,歌苦莫相忘。

(0)

忆世卿

楚乡迢递庐山春,君来不来花又新。

引筇踏烂庐山月,折得梅花懒寄人。

(0)

悼陈冕·其三

风入梅花递少香,月临江阁有微霜。

去年此地客剧饮,此夜今年人悼亡。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