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藤呵路多公侯,我辈不应来宦游。
平生流涎向云水,此心已往形独留。
黄沙霏霏乌帽底,三载长安饱尝此。
何如闲把一茎丝,坐钓澄江月明里。
采芝仙人今岂无,踏遍山腰日已晡。
白云可衣兰可佩,禦寒不必思丰狐。
人生此段差可乐,风御径须游六幕。
夜深何处凤箫声,留得馀音传万壑。
长藤呵路多公侯,我辈不应来宦游。
平生流涎向云水,此心已往形独留。
黄沙霏霏乌帽底,三载长安饱尝此。
何如闲把一茎丝,坐钓澄江月明里。
采芝仙人今岂无,踏遍山腰日已晡。
白云可衣兰可佩,禦寒不必思丰狐。
人生此段差可乐,风御径须游六幕。
夜深何处凤箫声,留得馀音传万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若水的作品,名为《次颜博士游紫罗洞五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之作。
"长藤呵路多公侯,我辈不应来宦游。" 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的态度,觉得官场复杂,不适合自己这类人士去参与朝政的纷争。
接下来的“平生流涎向云水,此心已往形独留。”则是说诗人一向向往于山水之美,而内心早已超然物外,与尘世的身体形式无关。
"黄沙霏霏乌帽底,三载长安饱尝此。"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即使在黄沙漫天、风尘仆仆的环境下,也能品味到生活中的滋味。
"何如闲把一茎丝,坐钓澄江月明里。" 这两句则是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能像悠然垂钓那样,将自己的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在清澈的江水中享受月光下的宁静。
接着,“采芝仙人今岂无,踏遍山腰日已晡。”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像古代的采药仙人一样,徜徉在大自然之中,即使是走过许多山野,也不觉暮色渐浓。
"白云可衣兰可佩,禦寒不必思丰狐。" 这两句诗则是说到诗人希望能像穿上白云、佩带兰花那样,与自然界融合,而不必担心寒冷,更不用去追求那些华丽的外表。
最后,“人生此段差可乐,风御径须游六幕。夜深何处凤箫声,留得馀音传万壑。”诗人认为生活中难得的美好片刻应该珍惜,应当乘着微风在山间小道上散步。夜晚听到了远处的笛子声音,那些余音还能回荡在千万座山峦之间。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哲学思考。
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
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缆结。
掩红泪、玉手亲折。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
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
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销纹衾叠。
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几爱山中云,杳霭起无迹。
晴风吹绿树,天节日已尺。
悠扬几片飞,出岫度绝壁。
敛作苍狗形,舒为鲲鹏翼。
朝抹峨嵋青,暮蘸沧海碧。
江南与江北,荡荡恣所适。
何如云中仙,避嚣隐幽寂。
采药云下林,砺剑云上石。
乘云骑茅龙,倚云吹铁笛。
我欲往从之,飘然不可测。
尝思紫阳翁,功德不下禹。
平生五人伦,叔世一天柱。
海岳久亭毓,二仪厚付与。
高明挂秋月,精细破毫缕。
举目无荀杨,浑身是伊吕。
百年嗣程邵,千载承邹鲁。
直上接勋华,益远益不禦。
本原无不见,支派自循序。
遂令天叙秩,有目得再睹。
建绍乾淳间,三纲散无主。
仇雠操太阿,利欲浸九土。
鞠躬上文石,谆谆正心语。
欲起君以雷,滂沱洗寰宇。
圣心不见答,浩浩翠烟去。
当时听其言,何但报千古。
廓清草莱辟,栉沐疮痍愈。
奕奕万世规,百年遽如许。
天意竟莫回,地气不可迕。
但留四部书,万世开尧禹。
深翠隔荒台,寥落招魂具。
夜半读中庸,横空挟风雨。
《朱文公》【宋·陈普】尝思紫阳翁,功德不下禹。平生五人伦,叔世一天柱。海岳久亭毓,二仪厚付与。高明挂秋月,精细破毫缕。举目无荀杨,浑身是伊吕。百年嗣程邵,千载承邹鲁。直上接勋华,益远益不禦。本原无不见,支派自循序。遂令天叙秩,有目得再睹。建绍乾淳间,三纲散无主。仇雠操太阿,利欲浸九土。鞠躬上文石,谆谆正心语。欲起君以雷,滂沱洗寰宇。圣心不见答,浩浩翠烟去。当时听其言,何但报千古。廓清草莱辟,栉沐疮痍愈。奕奕万世规,百年遽如许。天意竟莫回,地气不可迕。但留四部书,万世开尧禹。深翠隔荒台,寥落招魂具。夜半读中庸,横空挟风雨。
https://shici.929r.com/shici/HL9ZzuG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