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浮玉山,孤峰高几许。
孤根蟠地轴,雄势压水府。
特立天堑中,群山孰能伍。
洪涯聚鸱鹘,阴洞走鼯鼠。
上有金仙居,晨昏响钟鼓。
亭台总奇胜,水石尤险阻。
念昔韩将军,壮气猛如虎。
舟师才八千,曾此破狂虏。
复闻坡翁辈,来游恒接武。
题诗刻苍崖,字若鸾凤翥。
我昨滁阳来,薄暮宿江浒。
淩晨试一游,渡口发双橹。
维时逢七夕,炎炎值秋暑。
倏焉风雨过,凉气满天宇。
胜地喜穷探,灵迹思快睹。
扪萝历嵚岑,陟磴出林莽。
淮山在眉睫,历历青可数。渴来饮中?,兴至醉清酤。
独立妙高台,诗成狂欲舞。
峨峨浮玉山,孤峰高几许。
孤根蟠地轴,雄势压水府。
特立天堑中,群山孰能伍。
洪涯聚鸱鹘,阴洞走鼯鼠。
上有金仙居,晨昏响钟鼓。
亭台总奇胜,水石尤险阻。
念昔韩将军,壮气猛如虎。
舟师才八千,曾此破狂虏。
复闻坡翁辈,来游恒接武。
题诗刻苍崖,字若鸾凤翥。
我昨滁阳来,薄暮宿江浒。
淩晨试一游,渡口发双橹。
维时逢七夕,炎炎值秋暑。
倏焉风雨过,凉气满天宇。
胜地喜穷探,灵迹思快睹。
扪萝历嵚岑,陟磴出林莽。
淮山在眉睫,历历青可数。渴来饮中?,兴至醉清酤。
独立妙高台,诗成狂欲舞。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故事,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首句“峨峨浮玉山”以“峨峨”形容山之高峻,“浮玉”则赋予山峰以美玉般的光泽,展现出金山的巍峨与秀美。接下来的“孤峰高几许”、“孤根蟠地轴”、“雄势压水府”等句,通过对比与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金山的独特地位与雄伟气势。
“特立天堑中,群山孰能伍”一句,将金山比作天堑中的独峰,强调其独一无二的地位,暗示其在众多山峦中鹤立鸡群。接着“洪涯聚鸱鹘,阴洞走鼯鼠”描绘了金山周围环境的险峻与生机勃勃,通过鸟类与小动物的活动,侧面烘托出金山的险要与神秘。
“上有金仙居,晨昏响钟鼓”则引入了金山的历史文化元素,金仙居住于此,晨钟暮鼓之声不绝于耳,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圣与庄严的气息。接下来的“亭台总奇胜,水石尤险阻”,进一步描绘了金山的建筑之美与自然之险,体现了金山作为旅游胜地的独特魅力。
“念昔韩将军,壮气猛如虎。舟师才八千,曾此破狂虏”这一段历史回顾,提到了韩将军在此地的英勇事迹,增强了金山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复闻坡翁辈,来游恒接武。题诗刻苍崖,字若鸾凤翥”则赞美了苏轼等文人墨客对金山的赞赏与留下的文学印记,彰显了金山的文化价值。
最后,“我昨滁阳来,薄暮宿江浒。凌晨试一游,渡口发双橹”描述了作者亲自探访金山的经历,表达了对金山美景的向往与探索精神。“维时逢七夕,炎炎值秋暑。倏焉风雨过,凉气满天宇”通过天气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奇妙。
“胜地喜穷探,灵迹思快睹。扪萝历嵚岑,陟磴出林莽”表达了作者对金山美景的赞叹与探索的喜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淮山在眉睫,历历青可数”则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展现了金山与周围山景的和谐共生。
“渴来饮中?,兴至醉清酤”表现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随性而为,享受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乐趣。“独立妙高台,诗成狂欲舞”则是对作者在金山之巅创作诗歌的生动描绘,体现了他面对美景时的激情与灵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金山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个人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金山独特的魅力与丰富的内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出郭天气阴,驱车日亭午。
漫漫山中云,犹作衣上雨。
仙山八百里,胜槩随步武。
稽首金地尊,栖心玉京侣。
浮空方广寺,楼殿若可睹。
石梁泻悬流,下有老蛟怒。
我来净焚香,千花发茶乳。
拟访林下仙,飞来但金羽。
君不见江城梅花春欲动,剪冰仙人作花供。
客来酒尽甘啜醨,常恨公田无秫种。
雪晴梅蕊更可爱,百匝来看地犹冻。
杖藜一笑答春风,岂必鸣鸾与歌凤。
幽香要自己心清,冷艳不禁还目送。
兴来往往得佳句,落纸挥毫字尤纵。
却惊车阵有勍敌,旋结赵叟盟衡雍。
孤芳未省须刻画,百卉应先厌嘲弄。
我如蟋蟀鸣苦迟,君似骅骝骤难控。
相如上林晚奏雅,灵均喜橘工记讽。
不妨聊继广平公,东阁疏枝与君共。
南郡开边古上流,君王侧席用嘉谋。
壮怀何止入云梦,雄略行看半九州。
风劲鼓声连岸动,雪晴江影与天浮。
一樽莫作新亭语,勋业归庸尚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