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饱风霜,螺汗莲灯死。
时有频迦鸟,来衔贝多子。
僧残敕牒诬,谁辨元丰玺。
古佛饱风霜,螺汗莲灯死。
时有频迦鸟,来衔贝多子。
僧残敕牒诬,谁辨元丰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寺中的凄凉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宗教的神秘氛围。
首句“古佛饱风霜”以“饱”字生动地刻画了佛像历经岁月洗礼,见证了无数风雨变迁的形象。接着,“螺汗莲灯死”一句,通过“死”字,赋予了莲灯以生命,暗示其在时间长河中逐渐消逝,象征着时光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时有频迦鸟,来衔贝多子”描绘了一种自然与宗教的和谐共生,频迦鸟是佛教中的吉祥鸟,贝多子则是佛陀说法时所用的法器之一,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含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向往。
“僧残敕牒诬,谁辨元丰玺”则转向了对历史的反思。这里提到的“敕牒”和“元丰玺”分别指的是皇帝的诏令和印章,暗示了权力与信仰之间的纠葛,以及历史真相可能被遗忘或篡改的无奈。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追问和对信仰纯洁性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宗教、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真理和正义的不懈追求。
舟藏丘壑深,冈掩林峦集。
一径杏花交,探奇从此入。
憩息得精蓝,坦步多原隰。
红云深浅间,隐见畸人笠。
花迷紫燕飞,果任白猿拾。
干老绣苔侵,根润芳泉湿。
来瞻大医王,岂授董奉业。
到此不知津,徘徊空步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