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桑三两树,对此亦閒閒。
沃叶偏沾露,疏枝不碍山。
居然村野意,来入户庭间。
十亩同归者,披莱共往还。
古桑三两树,对此亦閒閒。
沃叶偏沾露,疏枝不碍山。
居然村野意,来入户庭间。
十亩同归者,披莱共往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诗人以“古桑三两树”开篇,点明了地点,同时通过“閒閒”二字,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桑树的叶子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翠绿,而稀疏的树枝则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居然村野意,来入户庭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乡村生活的意境,仿佛乡村的宁静与质朴,不仅存在于田野之间,也渗透进了诗人的居所之中,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最后,“十亩同归者,披莱共往还”一句,表达了与村民共享田园生活的愿望,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互助,以及对简单、淳朴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乡村生活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生活哲学。
笑指颓龄,循环雌甲,卦数已圆。
叹蜀公高洁,休官去岁,温公耆旧,入社今年。
底事崎岖,苍颜白发,犹拥貔貅护海堧。
君恩重,算何能报国,未许归田。
遥怜。
宛居山前。
正水涨溪肥系钓船。
纵葵榴花闹,菖蒲酒美,都成客里,争似家边。
寄语儿曹,若为翁寿,只把鸥盟更要坚。
翁还祝,愿欃枪日静,?
稏云连。
第一江山,无边境界,压四百州。
正天低云冻,山寒木落,萧条楚塞,寂寞吴舟。
白鸟孤飞,暮鸦群注,烟霭微茫锁戌楼。
凭阑久。
问匈奴未灭,底事菟裘。
回头。
祖敬何刘。
曾解把功名谈笑收。
算当时多少,英雄气概,到今惟有,废垅荒丘。
梦里光阴,眼前风景,一片今愁共古愁。
人间事,尽悠悠且且,莫莫休休。
扑尽征衫气。
小夷犹、尊罍杖履,踏开花事。
邂逅山翁行乐处,何似乌衣旧里。
叹芳草、舞台歌地。
百岁光阴如梦断,算古今、兴废都如此。
何用洒,儿曹泪。
江南自有渔樵队。
想家山、猿愁鹤怨,问人归未。
寄语寒梅休放尽,留取三花两蕊。
待老子、领些春意。
皎皎风流心自许,尽何妨、瘦影横斜水。
烦翠羽,伴醒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