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渔阳,鼙鼓喧,倏神京。襁负逃。城头头白乌飞噪。
随行带屋蜗难学,失路投林燕觅巢。
幼安避辽东早。从此便鸿冥蠖屈,迹晦身韬。
忽渔阳,鼙鼓喧,倏神京。襁负逃。城头头白乌飞噪。
随行带屋蜗难学,失路投林燕觅巢。
幼安避辽东早。从此便鸿冥蠖屈,迹晦身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忽渔阳,鼙鼓喧,倏神京"三句以急促的鼓声和京城的突然动荡开篇,暗示了战事的突发和紧张。"襁负逃"形象地写出人们仓皇出逃的情景,"城头头白乌飞噪"则增添了悲凉气氛,乌鸦的叫声预示着不祥。
接下来的诗句"随行带屋蜗难学,失路投林燕觅巢"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逃亡中的艰难,如同蜗牛般缓慢前行,连寻找栖身之处也变得困难。诗人以"幼安避辽东早"暗指自己或他人早年就已逃离战乱,暗示了历史的动荡和个人的不幸遭遇。
最后两句"从此便鸿冥蠖屈,迹晦身韬"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隐晦期许,希望能像大雁一样远避,或者如虫类般低调藏身,以求保全自身,度过这段艰难时期。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式的自寿词,借战乱之景抒发个人的沧桑与坚韧。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