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个船儿去。傍城河、柳丝蘸碧,渐拖官渡。
閒访故人人已出,门锁小桥烟浦。
空伫立、怅然谁与。
人说前村梅更好,月胧明、绿萼栖毛女。
趁波暖,响春橹。僧楼小憩评今古。
喜槛外、乱山绝涧,暗香无数。
寒食一杯须作达,莫惹春愁万缕。
看满眼、纸钱飞处。
除却吾曹二三子,只此情、堪共花枝语。
花不应,洒红雨。
唤个船儿去。傍城河、柳丝蘸碧,渐拖官渡。
閒访故人人已出,门锁小桥烟浦。
空伫立、怅然谁与。
人说前村梅更好,月胧明、绿萼栖毛女。
趁波暖,响春橹。僧楼小憩评今古。
喜槛外、乱山绝涧,暗香无数。
寒食一杯须作达,莫惹春愁万缕。
看满眼、纸钱飞处。
除却吾曹二三子,只此情、堪共花枝语。
花不应,洒红雨。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雨后初晴之际,乘舟游于城河之畔,寻访旧友未遇,独自伫立岸边,心中充满怅然之情的场景。词中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开篇“唤个船儿去”,简洁有力,仿佛将读者带入了词人的行舟之中,随着他的脚步,探寻着未知的风景。接着,“傍城河、柳丝蘸碧,渐拖官渡”几句,生动描绘了河边的景色,柳丝轻拂水面,与河水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词人的心境并未因此而欢愉,反而因“閒访故人人已出,门锁小桥烟浦”而感到失落,旧友不在,门前锁闭,小桥边烟雾缭绕,更添了几分孤寂。
“空伫立、怅然谁与”一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他站在那里,无人可诉,只有自己与这静默的环境相伴。接下来,“人说前村梅更好,月胧明、绿萼栖毛女。趁波暖,响春橹”几句,转而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前村的梅花似乎更加吸引人,月光朦胧中,绿萼上的鸟儿似乎也在享受着春日的温暖,词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
“僧楼小憩评今古”则展现了词人在短暂休息时的思考,他与僧侣一同讨论古今之事,寻求心灵的慰藉。随后,“喜槛外、乱山绝涧,暗香无数”一句,再次强调了自然之美,山间弥漫着梅花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寒食一杯须作达,莫惹春愁万缕”表达了词人希望在寒食节这一天,能够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避免被无尽的忧愁所困扰。最后,“看满眼、纸钱飞处。除却吾曹二三子,只此情、堪共花枝语。花不应,洒红雨。”几句,以纸钱飞舞的景象结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但词人与几位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对话,成为了永恒的美好记忆。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的情感世界,从寻找旧友的失落,到自然美景的欣赏,再到与僧侣的交谈,最终回归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充满了哲理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