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虽苦非为苦,贫贱堪忧未足忧。
老妇一生甘食藿,稚孙十岁解骑牛。
官租已毕知无事,邻社相邀庆有秋。
绝胜眼中金与紫,施施难免乞墦羞。
耕耘虽苦非为苦,贫贱堪忧未足忧。
老妇一生甘食藿,稚孙十岁解骑牛。
官租已毕知无事,邻社相邀庆有秋。
绝胜眼中金与紫,施施难免乞墦羞。
这首明代诗人龚诩的《农乐轩为陆安道赋》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宁静画面。首句“耕耘虽苦非为苦”,表达了农民对辛勤劳作的认同,尽管辛苦,但他们从中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充实和满足,而非真正的苦涩。接着,“贫贱堪忧未足忧”强调了他们对于物质贫困的淡然态度,认为精神上的满足比物质条件更为重要。
诗中通过“老妇一生甘食藿,稚孙十岁解骑牛”的细节,展现了家庭和睦、代际传承的温馨场景,老妇人安于粗茶淡饭,孩童已能独立承担一些农活,体现了农村生活的朴素与自给自足。
“官租已毕知无事,邻社相邀庆有秋”写出了农闲时节,农民们在完成官方赋税后,可以轻松聚会,庆祝丰收,这种淳朴的乡情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两句“绝胜眼中金与紫,施施难免乞墦羞”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富贵荣华的不屑,认为那些追求权贵之人还不如农夫们生活得自在,没有为了虚名而丧失尊严,流露出对高尚品德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的朴实生活和满足心态,以及对自然和社会和谐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农耕文化的深深敬意。
踪迹江湖任所之,雄文到处写明玑。
诗书未得一儿用,豪杰空令众誉归。
千里云山飞不到,寸心日惄如饥。
几番清梦随蝴蝶,一觉回来又已非。
握手论怀屡合并,自居谪籍玷时名。
剡溪无路访安道,北海何人知子卿。
千里凭诗驰意马,一樽赖酒破愁城。
秋风若有南来雁,未忘故人烦寄声。
沧茫万顷不计阔,仙槎曾泛天宫阙。
至今风浪卷长空,破浪飞帆何处发。
落鹰飞兔注急湍,千丈皑皑涌雪山。
相忘鸥鹭惯舟楫,荡漾随流下小滩。
晚来两两帆相续,牙樯拄定孤轮玉。
寒注冷浸一江秋,分明写出潇湘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