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似汉月满,侬似沟水流。
悬光岂不照,影浊侬自羞。
欢似汉月满,侬似沟水流。
悬光岂不照,影浊侬自羞。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状态。前两句“欢似汉月满,侬似沟水流”,将“欢”比作圆满的汉月,而“侬”则比喻为流淌的沟水,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欢乐与孤独、满足与流逝之间深刻对比的感慨。
接着,“悬光岂不照,影浊侬自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这里,“悬光”象征着明亮、纯净的光辉,而“影浊”则代表了内心的污浊或不洁。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光明如月光照耀,但自己的内心却因某种原因而感到羞愧,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反省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情感体验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入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内心世界细腻敏感的捕捉和表达。
生居万山中,二年依泽国。
偶於坐曹暇,聊欲访禅默。
再拜神女祠,劈山定何术。
上有琳宫岩,作论期破惑。
只今澄潭中,异影眩莫执。
泉源入幽窈,蛾眉如可及。
吾闻大地下,出没水中日。
胡为二魶鱼,欲归犹未得。
变化乘云雷,那能系不食。
山深风竅号,天寒日车急。
寄语龙宫君,安稳藏故穴。
近来托怪多,勿遣容易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