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
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
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境。"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诗人以桃花源的传说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想象中的仙境,暗示着一种远离尘嚣、寻找心灵归宿的渴望。"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则进一步强调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鼓励人们亲自去体验和感受自然之美,而非仅仅依赖他人的指引。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明代心学大师王守仁对于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鱍鱍。
气正心空眼自高,吹毛不动全生杀。
生机熟语却不俳,近代独有杨诚斋。
才名万古付公论,风月四时输好怀。
知公别具顶门窍,参得彻兮吟得到。
赵州禅在口皮边,渊明诗写胸中妙。
用则致君尧舜前,舍时便灌庐陵园。
六十四卦只两画,三百五篇惟一言。
我与诚斋略相识,亦不知他好官职。
但知拚得忍饥七十年,脊梁如铁心如石。
不曾屈膝不皱眉,不把文章做出诗。
玉川后身却不怪,乐天再世尤能奇。
隔千里兮共明月,何似寒灰相对拨。
公亦何须要我知,我只欠公头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