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炳双星从古然,滔滔多话到今传。
渺茫河上曾无事,醉梦人閒自并缘。
妄不易祛姑立我,巧如可乞岂为天。
痴儿甘受三年诈,独有崔生此话贤。
炳炳双星从古然,滔滔多话到今传。
渺茫河上曾无事,醉梦人閒自并缘。
妄不易祛姑立我,巧如可乞岂为天。
痴儿甘受三年诈,独有崔生此话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以“长孺七夕韵”为主题创作的。诗中,诗人通过对双星(古人常用来象征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中的星星)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爱情传说的感慨。"炳炳双星从古然,滔滔多话到今传",这两句描绘了双星璀璨,故事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接着,诗人通过"渺茫河上曾无事,醉梦人閒自并缘",暗示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发生在神话般的天河之上,但其情感纠葛却如同人间的醉梦,人们在闲暇时自然会联想到这段缘分。诗人认为,尽管世事变迁,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始终不变。
"妄不易祛姑立我,巧如可乞岂为天",诗人进一步探讨了爱情的本质,认为真正的爱情并非轻易可以改变,即使面对困难,人们也愿意坚守。"巧如可乞岂为天",意指如果爱情可以轻易得到,那就不配被称为天赐良缘。
最后,诗人以"痴儿甘受三年诈,独有崔生此话贤"作结,借用了唐代小说《莺莺传》中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表达出对深情厚谊的赞美,即使像痴儿般被骗三年,也唯有崔莺莺这样的女子才值得这样的付出,显示出诗人对忠贞爱情的高度评价。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双星传说为引子,探讨了爱情的真谛,表达了对坚贞不渝爱情的赞美,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昔隐谷城山,结巢松树间。
巢深云气密,常有好容颜。
一从离隐所,云袂飘飘举。
手中五粒花,服食生毛羽。
五年在淮南,十年在燕城。
安知赤松子,即是安期生。
朝县白玉壶,夜鍊芙蓉鼎。
春风熟杏田,秋雨鸣丹井。
井香田有岁,人寿已长年。
山中猿鹤怨,迟尔亦未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