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地冷无炎燠,白草如霜木叶秃。
中郎仗节牧群羝,啮雪餐毡土中宿。
朔方自昔风气殊,湩饮肉食如雄貙。
周纲未得服猃狁,汉纲自欲诛单于。
李陵不作男子死,上戮慈亲下妻子。
荒台白日送君归,握手河梁泪如水。
董孤不作忠义薄,狐兔群行肆交恶。
先生不肯拜单于,赤心自照麒麟阁。
阴山地冷无炎燠,白草如霜木叶秃。
中郎仗节牧群羝,啮雪餐毡土中宿。
朔方自昔风气殊,湩饮肉食如雄貙。
周纲未得服猃狁,汉纲自欲诛单于。
李陵不作男子死,上戮慈亲下妻子。
荒台白日送君归,握手河梁泪如水。
董孤不作忠义薄,狐兔群行肆交恶。
先生不肯拜单于,赤心自照麒麟阁。
这首《牧羝行》是元代诗人叶懋创作的一首古乐府诗,描绘了汉代李陵牧羝的故事,充满了悲壮与忠诚的情感。
首先,“阴山地冷无炎燠,白草如霜木叶秃。”这两句以阴山的寒冷和白草的枯黄,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预示着故事的悲剧色彩。接着,“中郎仗节牧群羝,啮雪餐毡土中宿。”描述了李陵作为汉朝使者,带着使命远赴边疆,面对艰苦环境,他依然坚守职责,牧养羊群,甚至在雪地中啃食羊毛,过夜在泥土之中,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朔方自昔风气殊,湩饮肉食如雄貙。”这句话通过对比北方的特殊风俗——饮用牛乳、食用肉类,与南方的饮食习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边疆生活的独特性和挑战性。同时,也暗含了对李陵所处环境的尊重和理解。
“周纲未得服猃狁,汉纲自欲诛单于。”这里引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李陵忠诚于汉朝,但最终却因个人选择而陷入困境的感慨。周朝未能征服猃狁,汉朝则欲诛杀单于,象征着国家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李陵不作男子死,上戮慈亲下妻子。”这句话揭示了李陵的悲剧结局,他没有像真正的男子汉那样英勇就义,而是因为个人选择导致了家庭的不幸,被朝廷追责,连累亲人受到惩罚。
“荒台白日送君归,握手河梁泪如水。”描绘了李陵离开时的场景,白日下的荒台见证了他与友人的离别,泪水如泉水般涌出,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不舍。
“董孤不作忠义薄,狐兔群行肆交恶。”这里提到董孤,可能是指历史上忠义的典范,与李陵形成对比,强调了李陵在忠诚与义气方面的高尚品质。
“先生不肯拜单于,赤心自照麒麟阁。”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李陵的敬仰之情,即使他没有直接对抗单于,但他的忠诚之心如同照亮麒麟阁的光芒,永远闪耀在历史的记忆中。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深刻地刻画了李陵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以及他在忠诚与个人命运之间挣扎的复杂心理,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英雄主义和忠诚精神的赞美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