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悽悽、鸺鹠啼遍,狞飙寒厉如许。
铜瓶冷剩红梅瘦,此外春光何处。天不语。
任泪洒山远,黯淡冬青树。呼鸾道古。
看一角芜城,荒苔败堞,眼底尽愁绪。
钟声送、指点昏鸦三五。迷林知否归路。
群而未解兴亡恨,艳说承平歌舞。情自苦。
纵织箔钞书,意气仍龙虎。寻芳尚阻。
待人日题诗,花朝呼舸,主客画图补。
甚悽悽、鸺鹠啼遍,狞飙寒厉如许。
铜瓶冷剩红梅瘦,此外春光何处。天不语。
任泪洒山远,黯淡冬青树。呼鸾道古。
看一角芜城,荒苔败堞,眼底尽愁绪。
钟声送、指点昏鸦三五。迷林知否归路。
群而未解兴亡恨,艳说承平歌舞。情自苦。
纵织箔钞书,意气仍龙虎。寻芳尚阻。
待人日题诗,花朝呼舸,主客画图补。
这首词描绘了冬日傍晚登城眺望的情景,充满了凄凉与哀愁的情感。词人通过描述寒冷的风、瘦弱的红梅和荒芜的城墙,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词的上片“甚悽悽、鸺鹠啼遍,狞飙寒厉如许”,以鸺鹠(猫头鹰)的啼叫和凛冽的寒风起笔,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接着,“铜瓶冷剩红梅瘦”一句,将冷风中的红梅比作瘦弱的女子,形象地描绘了冬日的寒冷与萧瑟。词人感叹“此外春光何处”,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当前环境的不满。
下片“钟声送、指点昏鸦三五”,通过钟声和昏鸦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寂寞的主题。词人询问“迷林知否归路”,既是对自然界的疑问,也是对人生道路的迷茫。最后,“纵织箔钞书,意气仍龙虎”一句,展现了词人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豪情壮志的精神面貌。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明日如今,我已是、天涯行客。
相别后、麻姑山上,齐云亭侧。
几个黄昏劳怅想,几宵皓月遥思忆。
与二仙、不但此今生,皆畴昔。频到此,欢无极。
今去也,来无的。念浪萍风絮,东西南北。
七八年中相契密,三千里外来将息。
怅金丹、未就玉天辽,还凄恻。
昔人十月菊,已恨光景衰。
今兹十月菊,瘦蕊未觉迟。
两年无官历,弦望占盈亏。
人言闰在子,节候固应违。
此物秉坚正,未怕风霜欺。
宁同此身槁,不与清香离。
香性自流传,更过梅花枝。
旧说龟为石,今知石化龟。
溪分剡溪秀,亭近镇亭遗。
沙鸟穿青樾,岩花覆碧漪。
逢僧如雅素,携看古廊碑。
多忘昏昏久废书,闲来石上采菖蒲。
瘦鞭走石蛟龙窟,细叶穿苔虎豹须。
阴洞容光明复晦,乳泉盈坎润难枯。
试拈九节风前嗅,已觉登仙不用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