蟪蛄鸣素秋,无以理衣裳。
况我有明月,照此无容光。
明明匣中镜,秉志德不忘。
舍辛君不察,抱石高山傍。
为君指白日,何以荅严霜。
踏草成古踪,不入君子堂。
岁宴冰雪苦,高㓗俟春阳。
幽兰在长坂,无人亦芬芳。
蟪蛄鸣素秋,无以理衣裳。
况我有明月,照此无容光。
明明匣中镜,秉志德不忘。
舍辛君不察,抱石高山傍。
为君指白日,何以荅严霜。
踏草成古踪,不入君子堂。
岁宴冰雪苦,高㓗俟春阳。
幽兰在长坂,无人亦芬芳。
这首《古怨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开篇“蟪蛄鸣素秋”,以蟪蛄(一种蝉类)在秋天的鸣叫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暗示了故事背景的时间感。接着,“无以理衣裳”一句,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暗喻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她无法整理自己的心情,如同无法整理衣物一般。
“况我有明月,照此无容光。”这里运用了明月的意象,一方面象征着女子内心的光明与希望,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她被外界的光芒所掩盖,无法展现自己的光彩。这不仅是对女子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喻。
“明明匣中镜,秉志德不忘。”女子将自己比作匣中的镜子,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保持内心的明亮。这反映了她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和对道德的追求。
“舍辛君不察,抱石高山傍。”这一句表达了女子对某人的深情与等待,她宁愿独自站在高山旁,也不愿放弃心中的那个人。这里的“舍辛”可能指的是放弃某些痛苦或困难,而“抱石”则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为君指白日,何以荅严霜。”女子以白日的温暖比喻对爱的渴望,以严霜的寒冷象征现实的残酷。她愿意为爱人付出一切,却不知道如何回应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踏草成古踪,不入君子堂。”女子选择在大自然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而不是进入所谓的“君子堂”,即不愿与世俗的规则和束缚妥协,而是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
“岁宴冰雪苦,高㓗俟春阳。”随着岁月的流逝,冬日的冰雪带来了寒冷,但女子依然在等待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她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坚持。
“幽兰在长坂,无人亦芬芳。”最后一句以幽兰自比,即使在无人欣赏的环境中,也能散发出自己的香气,寓意着女子即使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自己的独特魅力和内在的美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女子在爱情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坚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燕燕兮于飞,深深兮重闱。
朝捲帘兮放燕出,暮捲帘兮待燕归。
朝朝暮暮兮燕无我违,胡然兮一旦燕惊飞而不下,怅巢是而人非。
万里兮乌衣,去此兮畴依。
岂无连云画栋兮,诚不忍其故栖。
松楸郁郁兮京口之垄,逝将衔泥兮相孝子而营冢。
四时佳兴皆堪出,白帽光风映小车。
万古乾坤留卦画,一年消息到梅花。
门墙峻地伊川学,雪月高天邵子家。
开眼天机无不是,有人诗句只鱼叉。